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汉语教学论文--对外汉语教学论文

儒家人文精神范式下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跨文化能力研究

致谢第6-8页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1.绪论第17-26页
    1.1 选题缘起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跨文化能力本土化研究的需要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儒家思想对跨文化研究的贡献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孔子学院发展的需要第19-20页
    1.2 概念界定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儒家思想概述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儒家人文精神范式第21-22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2-23页
    1.4 研究问题及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创新点第24页
    1.6 研究框架第24-26页
2.文献综述第26-88页
    2.1 跨文化能力研究范式概述第26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实证主义范式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建构主义范式第35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实用主义范式第40-44页
    2.2 儒家人文精神范式第44-8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儒家思想与实用主义哲学的相通性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儒家思想的重要概念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儒家人文精神范式的解构分析第48-8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中西方范式及跨文化能力研究的互鉴第82-84页
    2.3 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研究第84-86页
    2.4 小结第86-88页
3.研究方法及研究设计第88-96页
    3.1 扎根理论第88-90页
    3.2 研究方法创新第90-91页
    3.3 研究设计第91-92页
    3.4 数据收集第92-96页
4.数据分析第96-241页
    4.1 先行研究第96-19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初始编码第97-17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核心编码第177-18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轴心编码第184-190页
    4.2 后续研究第190-2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研究对象第190-19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研究问题第191-19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与先行研究的互动第193-239页
    4.3 小结第239-241页
5.结果及解释第241-256页
    5.1 结果第241-251页
    5.2 解释第251-256页
6.总结及不足第256-259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256-257页
    6.2 不足第257-259页
7.参考文献第259-266页
8.附录第266-270页
    孔子学院中方院长访谈问题设置(大纲)第266-270页

论文共2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推理能力视角下同声传译的语篇加工水平研究
下一篇:安史之乱前唐王朝对吐蕃的军事对策--以陇右节度为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