汽车尾气净化装置设计与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现状分析 | 第10-12页 |
1.3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4 课题研究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3-15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.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城市空气现状与防治方式分析 | 第15-25页 |
2.1 空气质量现状分析 | 第15-19页 |
2.1.1 人为排放因素 | 第16-18页 |
2.1.2 自然气象因素 | 第18-19页 |
2.2 空气质量优化现状分析 | 第19-24页 |
2.2.1 空气质量优化理论与应用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2.2 可行性现有优化产品分析 | 第21-24页 |
2.3 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现状分析 | 第25-34页 |
3.1 汽车尾气排放现状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1.1 汽车发动机工作排放物质分析 | 第25-26页 |
3.1.2 排放标准 | 第26-27页 |
3.2 空气净化装置应用对比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2.1 喷洒类净化装置 | 第27-28页 |
3.2.2 户外空间定点净化装置 | 第28页 |
3.2.3 公共设施改装净化装置 | 第28-29页 |
3.2.4 概念性净化处理装置 | 第29-30页 |
3.3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发展趋势 | 第30-33页 |
3.3.1 汽车尾气净化器应用趋势 | 第30-32页 |
3.3.2 汽车尾气净化理论导向发展趋势 | 第32页 |
3.3.3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的前景 | 第32-33页 |
3.4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4章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设计研究 | 第34-50页 |
4.1 装置的从属性分析 | 第34-38页 |
4.1.1 装置的形态从属 | 第34-35页 |
4.1.2 装置的结构从属 | 第35-37页 |
4.1.3 装置的功能从属 | 第37-38页 |
4.2 装置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2.1 使用环境分析 | 第38-39页 |
4.2.2 装置的材质适应 | 第39-40页 |
4.2.3 装置的颜色适应 | 第40-41页 |
4.3 装置的技术先进性分析 | 第41-49页 |
4.3.1 汽车不同条件下尾气排放指数与气流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3.2 净化处理方式对比分析 | 第43-45页 |
4.3.3 装置的技术构成 | 第45-46页 |
4.3.4 净化技术支撑 | 第46-49页 |
4.4 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方案设计与实践 | 第50-61页 |
5.1 方案推敲 | 第50-53页 |
5.1.1 装置的净化腔设计 | 第50-52页 |
5.1.2 装置的管身固定设计 | 第52-53页 |
5.2 设计方案分析与选择 | 第53-57页 |
5.2.1 方案设计 | 第53-56页 |
5.2.2 方案选择与深入 | 第56-57页 |
5.3 汽车尾气净化装置应用与说明 | 第57-60页 |
5.4 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6.1 总结 | 第61-62页 |
6.2 汽车尾气净化展望 | 第62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致谢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