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中文文摘 | 第4-8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8-9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9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1.3.1 文献资料法 | 第9页 |
1.3.2 问卷调查法 | 第9页 |
1.3.3 访谈法 | 第9-10页 |
1.3.4 观察法 | 第10页 |
1.4 研究思路和路线 | 第10-12页 |
1.4.1 基本思路 | 第10页 |
1.4.2 技术路线 | 第10-12页 |
1.5 研究目的及研究特色 | 第12-14页 |
1.5.1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5.2 研究特色及创新 | 第12-14页 |
2. 相关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4-22页 |
2.1 地理学习评价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8页 |
2.1.1 教育评价的概念界定 | 第14-16页 |
2.1.2 过程性评价的概念界定 | 第16-17页 |
2.1.3 实做的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2.2 国内外教育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2.2.1 国外教育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8页 |
2.2.2 国内教育评价研究现状 | 第18-19页 |
2.3 地理学习评价现状分析 | 第19-22页 |
2.3.1 地理学习评价现状研究 | 第19-21页 |
2.3.2 地理学习评价研究中的问题 | 第21-22页 |
3. 义务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地理学习评价的理论基础 | 第22-26页 |
3.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22-23页 |
3.1.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| 第22页 |
3.1.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地理学习评价的应用 | 第22-23页 |
3.2 多元智能理论 | 第23-24页 |
3.2.1 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 | 第23-24页 |
3.2.2 多元智能理论在地理学习评价的应用 | 第24页 |
3.3 比格斯学习过程理论 | 第24-25页 |
3.3.1 比格斯学习过程理论的启示 | 第24-25页 |
3.3.2 比格斯学习过程理论在地理学习评价的应用 | 第25页 |
3.4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| 第25-26页 |
3.4.1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启示 | 第25页 |
3.4.2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地理学习评价的应用 | 第25-26页 |
4. 义务教育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 | 第26-38页 |
4.1 初中地理学科教学的特点 | 第26-27页 |
4.2 影响初中生学习的两大时期 | 第27-28页 |
4.2.1 过渡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4.2.2 青春期对学生学习的影响 | 第28页 |
4.3 义务教育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的特点 | 第28-30页 |
4.3.1 追踪式观察 | 第29-30页 |
4.3.2 评价层次较多 | 第30页 |
4.4 义务教育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理念 | 第30-31页 |
4.4.1 评价内容:从一维目标走向多维目标的整合 | 第30-31页 |
4.4.2 评价方式:从定量评价到质性评价 | 第31页 |
4.4.3 评价主体:从单一主体评价到多元主体评价 | 第31页 |
4.5 义务教育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的方法 | 第31-38页 |
4.5.1 表现性评价在地理学习中的实做 | 第31-33页 |
4.5.2 基于学生特点的追踪式观察评价 | 第33-38页 |
5. 义务教育背景下地理学习评价的实做研究 | 第38-52页 |
5.1 实做对象的确定 | 第38页 |
5.2 教师访谈 | 第38-40页 |
5.2.1 教师访谈的目的和设计 | 第38-39页 |
5.2.2 教师访谈内容的汇总 | 第39-40页 |
5.3 学生地理学习现状的调查 | 第40-44页 |
5.3.1 调查问卷的目的和设计 | 第40页 |
5.3.2 调查问卷的实施 | 第40-41页 |
5.3.3 问卷结果分析 | 第41-44页 |
5.3.4 地理学习现状的调查小结 | 第44页 |
5.4 金山中学七年级学生的地理学习评价结果 | 第44-50页 |
5.5 学生学习评价的教学建议 | 第50-52页 |
5.5.1 体现地理的生活性,趣味性及探索性 | 第50-51页 |
5.5.2 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 | 第51-52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2-54页 |
6.1 总结 | 第52-53页 |
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6页 |
附录1 | 第56-58页 |
附录 | 第58-59页 |
附录2 | 第59-60页 |
附录3 | 第60-68页 |
致谢 | 第68-70页 |
科研成果 | 第70-7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2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