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3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 | 第10-15页 |
一、独立学院的发展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独立学院的发展阶段 | 第11-13页 |
三、独立学院发展的意义 | 第13-15页 |
第二节 研究意义 | 第15页 |
第三节 研究现状 | 第15-18页 |
第四节 研究内容、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 | 第18-19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三、创新之处 | 第19页 |
第五节 概念界定 | 第19-23页 |
一、独立学院 | 第19页 |
二、人才培养模式 | 第19-23页 |
第二章 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23-36页 |
第一节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| 第23-33页 |
一、培养目标不清晰 | 第24-26页 |
二、课程体系不完整 | 第26-29页 |
三、专业设置欠合理 | 第29-30页 |
四、培养途径单一 | 第30-31页 |
五、师资力量不稳定 | 第31-32页 |
六、评价体系不完善 | 第32-33页 |
第二节 原因分析 | 第33-36页 |
一、独立学院自身的不稳定性 | 第34页 |
二、缺乏完善政策法规及科学规范管理 | 第34页 |
三、对母校依赖过大 | 第34-35页 |
四、投资主体利益多元化 | 第35页 |
五、独立学院自身研究缺失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印度附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启示 | 第36-42页 |
第一节 印度附属制基本情况 | 第36-38页 |
一、纳附大学 | 第36页 |
二、附属学院 | 第36-37页 |
三、大学附属制 | 第37页 |
四、附属制的特点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附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独立学院之比较与启示 | 第38-42页 |
一、附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与独立学院之比较 | 第38-39页 |
二、附属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对独立学院的启示 | 第39-42页 |
第四章 我国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及改革对策 | 第42-54页 |
第一节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| 第42-44页 |
一、整体最优原则 | 第42页 |
二、以人为本的原则 | 第42-43页 |
三、全面发展的原则 | 第43页 |
四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原则 | 第43页 |
五、为区域地方发展服务的原则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议 | 第44-54页 |
一、正确认识培养目标 | 第44-45页 |
二、设置合理的专业 | 第45-46页 |
三、优化师资队伍 | 第46-48页 |
四、教学模式多样化 | 第48-49页 |
五、加快构建合理课程体系 | 第49-51页 |
六、构建特色化实践体系 | 第51-52页 |
七、完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| 第52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0页 |
附录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