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3 研究目的和内容 | 第16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6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6-1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2 《高中生地理职业规划指导》校本课程构建的基础 | 第19-27页 |
2.1 理论基础 | 第19-23页 |
2.1.1 人本主义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1.2 多元智能理论 | 第20页 |
2.1.3 动机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1.4 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 | 第21-23页 |
2.2 实践基础:教师访谈简析 | 第23-27页 |
3 《高中生地理职业规划指导》校本课程的内容体系 | 第27-52页 |
3.1 校本课程内容构建的原则 | 第27-28页 |
3.1.1 系统性原则 | 第27页 |
3.1.2 创新性原则 | 第27-28页 |
3.1.3 实用性原则 | 第28页 |
3.2 校本课程的内容结构 | 第28-35页 |
3.2.1 章节体系结构 | 第28-32页 |
3.2.2 栏目设置结构 | 第32-35页 |
3.3 校本课程的内容节选 | 第35-52页 |
3.3.1 第三章第二节:高校中的地理 | 第35-42页 |
3.3.2 第三章第三节:新高考地理选考科目例举 | 第42-52页 |
4 《高中生地理职业规划指导》校本课程的教学实施建议 | 第52-64页 |
4.1 教学方法选用的建议 | 第52-56页 |
4.1.1 社会实践法 | 第52-53页 |
4.1.2 主题辩论法 | 第53-55页 |
4.1.3 合作探究法 | 第55-56页 |
4.2 课程资源利用的建议 | 第56-60页 |
4.2.1 案例选取典型 | 第56-57页 |
4.2.2 素材选用广泛 | 第57-60页 |
4.3 教学评价开展的建议 | 第60-64页 |
4.3.1 评价主体凸显 | 第60-61页 |
4.3.2 评价方式多元 | 第61-64页 |
5 结论 | 第64-65页 |
5.1 主要结论 | 第64页 |
5.2 后续问题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7页 |
附录 | 第67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