韩国学生学习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研究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选题意义及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范围和研究对象 | 第12-16页 |
1.2.1 研究范围 | 第12-13页 |
1.2.2 研究对象 | 第13-16页 |
1.3 汉语比较句研究综述 | 第16-20页 |
1.3.1 汉语本体中的比较句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3.2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比较句研究 | 第17-20页 |
第2章 比较句的偏误分类及表现形式 | 第20-31页 |
2.1 偏误语料的统计与分类 | 第20-22页 |
2.1.1 语料的搜集与选择 | 第20页 |
2.1.2 偏误语料的数据统计与分类 | 第20-22页 |
2.2 比较句的偏误的表现形式 | 第22-31页 |
2.2.1 程度副词的误用 | 第22-23页 |
2.2.2 否定副词“不”的误用 | 第23-24页 |
2.2.3 语序不当 | 第24-26页 |
2.2.4 比较结论项补语的误用 | 第26-27页 |
2.2.5 成分残缺 | 第27-29页 |
2.2.6 搭酉己不当 | 第29-31页 |
第3章 偏误原因分析 | 第31-39页 |
3.1 母语负迁移 | 第31-33页 |
3.1.1 否定副词的使用对比 | 第31-32页 |
3.1.2 程度副词的使用对比 | 第32页 |
3.1.3 补语的使用对比 | 第32页 |
3.1.4 比较项的使用对比 | 第32-33页 |
3.1.5 词语搭配习惯对比 | 第33页 |
3.2 目的语过度泛化 | 第33-35页 |
3.2.1 比较标记的混用 | 第34页 |
3.2.2 其他句式和比较句混乱搭配 | 第34-35页 |
3.2.3 带补语的比较句式搭配错误 | 第35页 |
3.3 教材和教学方法的影响 | 第35-39页 |
3.3.1 教材选用情况 | 第35-36页 |
3.3.2 教学设计比较 | 第36-37页 |
3.3.3 教学方法的影响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教学方法和策略 | 第39-43页 |
4.1 教材的设计及建议 | 第39-40页 |
4.2 丰富语言教学形式 | 第40-41页 |
4.3 营造汉语环境 | 第41页 |
4.4 教师教学策略 | 第41-43页 |
结论 | 第43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8页 |
附录A:比较句测试卷 | 第48-51页 |
附录B:自然偏误语料 | 第51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