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虾蛄概述 | 第11-12页 |
1.1.1 虾蛄营养价值 | 第11页 |
1.1.2 虾蛄加工及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 肌原纤维蛋白 | 第12-14页 |
1.2.1 肌原纤维蛋白概述 | 第12-13页 |
1.2.2 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蛋白质磷酸化改性 | 第14-17页 |
1.3.1 蛋白质磷酸化改性原理 | 第15页 |
1.3.2 磷酸化试剂 | 第15-16页 |
1.3.3 磷酸化改性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4 KCl对肌原纤维蛋白功能特性的影响 | 第17页 |
1.5 复合磷酸盐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6 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18页 |
1.7 课题创新点 | 第18页 |
1.8 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虾蛄肌原纤维蛋白磷酸化工艺 | 第20-38页 |
2.1 材料与仪器 | 第20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20-23页 |
2.2.1 肌原纤维蛋白的提取 | 第20-21页 |
2.2.2 磷酸化肌原纤维蛋白的制备 | 第21页 |
2.2.3 单因素实验 | 第21页 |
2.2.4 响应面优化实验 | 第21-22页 |
2.2.5 蛋白浓度测定 | 第22页 |
2.2.6 磷酸化程度测定 | 第22-23页 |
2.2.7 数据处理 | 第23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3-36页 |
2.3.1 单因素实验结果 | 第23-25页 |
2.3.2 响应面优化磷酸化虾蛄肌原纤维蛋白结果分析 | 第25-36页 |
2.4 结论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KCl协同多聚磷酸盐对虾蛄肌原纤维蛋白结构、溶解性及功能特性的影响 | 第38-55页 |
3.1 材料与仪器 | 第38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38-40页 |
3.2.1 肌原纤维蛋白的提取 | 第38页 |
3.2.2 蛋白样品的制备 | 第38页 |
3.2.3 肌原纤维蛋白浓度测定 | 第38-39页 |
3.2.4 内源性色氨酸荧光测定 | 第39页 |
3.2.5 溶解性测定 | 第39页 |
3.2.6 凝胶性质测定 | 第39-40页 |
3.2.7 乳化性质测定 | 第40页 |
3.2.8 统计分析 | 第40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53页 |
3.3.1 多聚磷酸盐协同KCl对肌原纤维蛋白内源色氨酸荧光的影响 | 第40-43页 |
3.3.2 KCl对磷酸化肌原纤维蛋白溶解性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3.3.3 肌原纤维蛋白在多聚磷酸盐协同KCl下凝胶特性的变化 | 第44-51页 |
3.3.4 KCl结合磷酸化对肌原纤维蛋白乳化特性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3.4 结论 | 第53-55页 |
第四章 复合磷酸盐在新型果蔬虾饼中的应用研究 | 第55-62页 |
4.1 材料与仪器 | 第55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55-57页 |
4.2.1 新型果蔬虾饼的制备 | 第55-56页 |
4.2.2 蒸煮损失的测定 | 第56页 |
4.2.3 抗坏血酸含量的测定 | 第56页 |
4.2.4 质构的测定 | 第56页 |
4.2.5 色差的测定 | 第56页 |
4.2.6 气味的测定 | 第56页 |
4.2.7 感官评定 | 第56-57页 |
4.2.8 数据处理 | 第57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57-61页 |
4.3.1 不同比例复合磷酸盐对虾饼蒸煮损失和抗坏血酸含量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4.3.2 复合磷酸盐在不同比例下对虾饼质构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4.3.3 虾饼色差在不同比例复合磷酸盐下的变化 | 第59-60页 |
4.3.4 虾饼气味受不同比例复合磷酸盐的影响变化 | 第60-61页 |
4.3.5 不同比例复合磷酸盐对虾饼感官评分的影响 | 第61页 |
4.4 结论 | 第61-62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62-64页 |
5.1 总结 | 第62-63页 |
5.2 展望 | 第63-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73页 |
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