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麦戊聚糖的生物改性及其复合膜制备的研究
摘要 | 第8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4页 |
1.1 前言 | 第12页 |
1.2 小麦戊聚糖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小麦戊聚糖的性质 | 第12-13页 |
1.2.2 小麦戊聚糖的提取方法 | 第13页 |
1.2.3 小麦戊聚糖的应用 | 第13-15页 |
1.3 半纤维素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3.1 半纤维素的性质 | 第15页 |
1.3.2 半纤维素的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3 半纤维素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1.4 可降解膜材料的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4.1 食品膜材料的概述 | 第17页 |
1.4.2 食品包装膜材料的现状 | 第17页 |
1.4.3 农林作物作为可降解膜材料的概述 | 第17-18页 |
1.5 戊聚糖改性研究 | 第18-22页 |
1.5.1 小麦戊聚糖的改性方法 | 第18-19页 |
1.5.2 小麦戊聚糖降解菌及其生物酶 | 第19-21页 |
1.5.3 小麦戊聚糖降解菌改性机理 | 第21-22页 |
1.6 课题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4页 |
1.6.1 研究目的 | 第22页 |
1.6.2 研究意义 | 第22-24页 |
第2章 小麦B淀粉废水的组成分析 | 第24-32页 |
2.1 引言 | 第24页 |
2.2 实验材料 | 第24-25页 |
2.2.1 实验试剂 | 第24-25页 |
2.2.2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25页 |
2.3 实验方法 | 第25-27页 |
2.3.1 粘度测定 | 第25页 |
2.3.2 固形物含量测定 | 第25页 |
2.3.3 葡萄糖含量测定 | 第25-26页 |
2.3.4 蛋白质含量测定 | 第26页 |
2.3.5 灰分测定 | 第26页 |
2.3.6 戊聚糖含量的测定 | 第26-27页 |
2.3.7 小麦B淀粉废水样品的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7页 |
2.4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0页 |
2.4.1 成分分析 | 第27-28页 |
2.4.2 戊聚糖含量测定 | 第28-29页 |
2.4.3 红外光谱分析 | 第29-30页 |
2.5 总结 | 第30-32页 |
第3章 小麦戊聚糖的分离提取及分子量测定 | 第32-46页 |
3.1 引言 | 第32页 |
3.2 实验材料 | 第32-33页 |
3.2.1 材料与试剂 | 第32页 |
3.2.2 仪器与设备 | 第32-33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33-35页 |
3.3.1 水不溶性戊聚糖预提方法 | 第33页 |
3.3.2 水不溶性戊聚糖提取单因素实验 | 第33页 |
3.3.3 水不溶性戊聚糖提取率的计算公式 | 第33-34页 |
3.3.4 工艺优化 | 第34页 |
3.3.5 水不溶性戊聚糖的相对分子量分析 | 第34-35页 |
3.4 结果与分析 | 第35-45页 |
3.4.1 单因素实验结果 | 第35-36页 |
3.4.2 工艺优化 | 第36-43页 |
3.4.3 水不溶性戊聚糖的分子量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5 总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小麦戊聚糖降解菌的筛选及改性研究 | 第46-60页 |
4.1 引言 | 第46页 |
4.2 实验材料 | 第46-47页 |
4.2.1 试剂 | 第46-47页 |
4.2.2 培养基 | 第47页 |
4.3 实验方法 | 第47-50页 |
4.3.1 菌株的分离筛选 | 第47页 |
4.3.2 牛津杯实验 | 第47-48页 |
4.3.3 菌株鉴定 | 第48页 |
4.3.4 菌株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| 第48-49页 |
4.3.5 发酵研究 | 第49-50页 |
4.4 结果与分析 | 第50-59页 |
4.4.1 菌株的筛选 | 第50页 |
4.4.2 牛津杯实验 | 第50-52页 |
4.4.3 菌株的鉴定 | 第52-56页 |
4.4.4 发酵研究 | 第56-57页 |
4.4.5 发酵前后小麦戊聚糖的分子量分析 | 第57-59页 |
4.5 总结 | 第59-60页 |
第5章 生物改性小麦戊聚糖膜的制备与性能 | 第60-72页 |
5.1 引言 | 第60页 |
5.2 实验材料 | 第60-61页 |
5.2.1 实验试剂 | 第60页 |
5.2.2 实验仪器 | 第60-61页 |
5.3 实验方法 | 第61-63页 |
5.3.1 戊聚糖-壳聚糖复合膜制备 | 第61页 |
5.3.2 戊聚糖-壳聚糖复合膜性能测定 | 第61-62页 |
5.3.3 戊聚糖-壳聚糖复合膜性能表征 | 第62-63页 |
5.4 结果与分析 | 第63-69页 |
5.4.1 水蒸气透过率 | 第63页 |
5.4.2 膜溶胀性 | 第63-64页 |
5.4.3 拉伸性能 | 第64-65页 |
5.4.4 傅里叶远红外变换图谱分析 | 第65-66页 |
5.4.5 SEM扫描电镜分析 | 第66-67页 |
5.4.6 X-RD衍射 | 第67-68页 |
5.4.7 DSC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 | 第68-69页 |
5.5 总结 | 第69-72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4页 |
6.1 结论 | 第72页 |
6.2 展望 | 第72-7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4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6页 |
在学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