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页 |
绪论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| 第11-20页 |
第一节 奥尔夫教学法 | 第11-14页 |
一、浅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所具有的优势和特色 | 第11-13页 |
1.1 卡尔·奥尔夫简介 | 第11页 |
1.2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| 第11页 |
1.3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特点 | 第11-13页 |
二、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| 第13-14页 |
2.1 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思想 | 第13-14页 |
2.2 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原则 | 第14页 |
2.2.1 一切要基于儿童 | 第14页 |
2.2.2 通过亲身实践,让孩子们自发的参与到学习音乐的活动中来 | 第14页 |
2.2.3 着重塑造学生的创造力 | 第14页 |
第二节 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| 第14-20页 |
一、奥尔夫教学法的基本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1 节奏、旋律练习 | 第14-15页 |
1.1.1 把朗诵当做切入点,把节奏当做基础 | 第15页 |
1.1.2 声势教学 | 第15页 |
1.1.3 不同形式的演奏 | 第15页 |
1.2 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| 第15页 |
1.2.1 反应练习 | 第15页 |
1.2.2 体操练习 | 第15页 |
1.2.3 动作练习 | 第15页 |
1.2.4 动作变奏及组合 | 第15页 |
1.2.5 动作游戏 | 第15页 |
1.2.6 即兴练习 | 第15页 |
二、奥尔夫教学法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影响 | 第15-17页 |
2.1 对学生创造性的逻辑和想象力的培养有益 | 第16-17页 |
2.1.1 音乐小游戏,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利 | 第16页 |
2.1.2 采用奥尔夫乐器,激发学生的创造性逻辑 | 第16-17页 |
2.2 对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非常有利 | 第17页 |
三、用陈旧的儿童音乐教育跟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作比较 | 第17-20页 |
3.1 背景 | 第17页 |
3.2 陈旧的小学音乐教学 | 第17-18页 |
3.3 引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目前奥尔夫教学体系和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情况和解析 | 第20-25页 |
第一节 目前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奥尔夫教学法的使用情况 | 第20-21页 |
一、关于游戏的正归操作部分 | 第20-21页 |
二、关于发挥学生创造性部分 | 第21页 |
三、有关学生的亲自参与性部分 | 第21页 |
四、关于教学方法 | 第21页 |
第二节 解析关于小学音乐教学奥尔夫教学法中出现的问题 | 第21-25页 |
一、关于课堂情境的设置 | 第22页 |
二、关于情境导入 | 第22-23页 |
三、在教学方法上展现 | 第23-25页 |
3.1 多媒体教学的手段 | 第23页 |
3.2 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性去编排课程内容 | 第23页 |
3.3 要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,关键在于教学方法 | 第23-24页 |
3.4 关于奥尔夫乐器的运用,能够让学生产生兴趣 | 第24-25页 |
第三章 奥尔夫教学理念和我国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的设想 | 第25-36页 |
第一节 指引学生亲身实践,自主的参与到音乐课堂中 | 第25-28页 |
一、运用节奏 | 第25-26页 |
二、从情境创作指引 | 第26-27页 |
三、在游戏中导入 | 第27-28页 |
3.1 要和之后展开的教学内容有关联 | 第27页 |
3.2 对孩子的心理特点要及时掌握 | 第27-28页 |
3.3 切忌时间冗长 | 第28页 |
第二节 拓展学生个性,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| 第28-30页 |
一、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 | 第28-30页 |
1.1 对学生的参与表现进行适宜的评价 | 第28-29页 |
1.2 对孩子个性化的表演要给予鼓励 | 第29页 |
1.3 给予孩子实践活动的空间音乐的空间是随心所欲的 | 第29-30页 |
二、老师要对学生的差异性表示尊重 | 第30页 |
第三节 在教学期间,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 | 第30-33页 |
一、在音乐教学活动里学生的创造力进行培养 | 第31-32页 |
1.1 把节奏当做主导的音乐教学活动 | 第31页 |
1.2 对创造性思维要重视 | 第31-32页 |
二、表演能够锻炼创造力 | 第32页 |
三、适当的加入奥尔夫乐器 | 第32-33页 |
第四节 利用多媒体教学带动孩子的学习 | 第33-36页 |
一、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| 第33-34页 |
1.1 将音乐形象化,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 | 第33页 |
1.2 对解决理论知识上的难点有利 | 第33-34页 |
1.3 对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进行培养 | 第34页 |
二、对多媒体方式的教学不要盲目的运用 | 第34-36页 |
结论 | 第36-3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7-39页 |
后记(含致谢) | 第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