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--教学法与教学组织论文

聚类分析在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

中文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0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教学质量评价在国内外的发展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教学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组织结构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4-15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15-16页
2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第16-22页
    2.1 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理论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基本概念界定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相关理论基础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作用第18-19页
    2.2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评价原则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评价方法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两种评价方法的比较第20-21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1-22页
3 聚类分析技术第22-25页
    3.1 聚类算法理论第22页
    3.2 K-Means算法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K-Means算法原理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K-Means算法描述第22-23页
    3.3 聚类分析工具第23-2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24-25页
4 聚类分析在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第25-36页
    4.1 传统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缺点第25页
    4.2 学习效果评价的指标第25-26页
    4.3 聚类分析过程第26-3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数据准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数据预处理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算法应用第29-30页
    4.4 结果分析第30-3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5 聚类分析在教学评价模型中的应用第36-44页
    5.1 建立层次结构模型第36-38页
    5.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第38-40页
    5.3 聚类分析过程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确定挖掘对象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数据预处理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聚类分析过程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结果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6 总结与展望第44-45页
    6.1 总结第44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44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8页
附录A:评价量表第48-49页
致谢第49页

论文共4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融合传统教学和MOOC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
下一篇:基于STEM的小学高年级科学课教学设计与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