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水果、蔬菜、坚果加工工业论文--果蔬加工与保藏论文

不同温度下6-BA及薄膜包装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研究

摘要第2-4页
Abstract第4-5页
缩略词第6-11页
第一章 前言第11-27页
    1 西兰花采后生理生化变化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外观品质变化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呼吸和乙烯释放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 营养成分流失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抗氧化水平变化第13页
    2 西兰花采后贮藏特性第13-14页
    3 西兰花采后保鲜技术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 物理保鲜技术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1 低温贮藏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2 气调贮藏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3 热处理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.4 紫外线和光照处理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3.2 化学保鲜技术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 6-BA处理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 1-MCP处理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 乙醇处理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4 其他处理第18页
    4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及内容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4.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4.2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4.3 技术路线第20-2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21-27页
第二章 不同贮藏温度对西兰花贮藏寿命的影响第27-36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与处理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剂与仪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主要试剂药品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主要仪器设备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方法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贮藏寿命判断标准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失重率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 腐烂指数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5 Vc含量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6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贮藏温度对西兰花贮藏寿命的影响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贮藏温度对西兰花失重率的影响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贮藏温度对西兰花腐烂指数的影响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贮藏温度对西兰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 不同贮藏温度对西兰花Vc含量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6 不同贮藏温度对西兰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33页
    3 讨论第33-34页
    4 结论第34-35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5-36页
第三章 不同温度条件下6-BA对西兰花贮藏寿命的影响第36-45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与处理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剂与仪器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主要试剂药品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主要仪器设备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叶绿素含量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色差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5 6-BA含量测定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8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温度条件下6-BA对西兰花外观品质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温度条件下6-BA对西兰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温度条件下6-BA对西兰花色差的影响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温度条件下6-BA对西兰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5 不同温度条件下6-BA对西兰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6 不同温度条件下6-BA对西兰花内源6-BA含量的影响第41页
    3 讨论第41-42页
    4 结论第42-43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43-45页
第四章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商品品质的影响第45-59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与处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剂与仪器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主要试剂药品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主要仪器设备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方法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感官评价标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呼吸速率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 失重率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5 可溶性固形物(TSS)含量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6 Vc含量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7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8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9 总酚含量的测定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0 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1 菌落总数的测定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48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包装材料对西兰花感官品质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呼吸速率的影响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失重率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5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6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Vc含量的影响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7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2.8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2.9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总酚含量的影响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10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2.11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菌落总数的影响第53-54页
    3 讨论第54-55页
    4 结论第55-56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56-59页
第五章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第59-70页
    1 材料与方法第59-62页
        1.1 材料与处理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试剂与仪器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1 主要试剂药品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 主要仪器设备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1.3 方法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 丙二醛(MDA)含量测定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2 相对电导率测定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 抗氧化能力测定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1 DPPH清除能力测定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2 羟自由基(·OH)清除能力测定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3 超氧阴离子自由基(O_2~-·)清除能力测定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 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测定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5 过氧化氢酶(CAT)活性测定第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6 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测定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62页
    2 结果与分析第62-66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丙二醛(MDA)含量的影响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相对电导率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2.4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过氧化物酶(POD)活性的影响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2.5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过氧化氢酶(CAT)活性的影响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2.6 不同温度条件下包装对西兰花超氧化物歧化酶(SOD)活性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 3 讨论第66-67页
    4 结论第67-6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8-70页
全文主要结论第70-71页
致谢第71-72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72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对“中国阅兵式”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
下一篇:MiR156家族基因在柑橘阶段发育以及成花调控中的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