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化学工业论文--其他化学工业论文--发酵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发酵工艺论文

利用代谢工程改造钝齿棒杆菌高效合成乙偶姻和2,3-丁二醇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7页
    1.1 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简介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的理化性质第8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的应用第8-9页
    1.2 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的合成方法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的化学合成法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的生物合成法第10-11页
    1.3 微生物发酵法高产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的策略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菌株选育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培养基与发酵工艺优化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代谢工程改造育种第12-14页
    1.4 C. crenatum SYPA5-5 简介第14-15页
    1.5 2,3-丁二醇脱氢酶(乙偶姻还原酶)第15页
    1.6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16-17页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7-26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菌株、质粒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引物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实验试剂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实验仪器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培养基与培养条件第19-20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染色体基因组DNA的提取和质粒DNA的提取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反应与产物回收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转化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缺失型基因 ΔbutA与 Δldh的获得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重组表达质粒的构建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C. crenatum感受态细胞的制备与电转化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butA与ldh缺失型重组菌C. crenatumΔbutAΔldh的构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重组C. crenatum的构建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重组C. crenatum的蛋白表达与相关酶活测定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0 C. crenatum发酵与全细胞转化条件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1 发酵与转化参数测定与分析第24-26页
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26-47页
    3.1 产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的重组C. crenatum的构建与发酵分析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克隆与分析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重组质粒pXMJ19-alsS、pXMJ19-alsD与pXMJ19-bdhA的构建与鉴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重组质粒pXMJ19-alsSD与pXMJ19-alsSD-bdhA的构建与验证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重组菌C. crenatum/pXMJ19-alsS、C. crenatum/pXMJ19-alsD、C. crenatum/pXMJ19-bdhA的构建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重组菌C. crenatum/pXMJ19-alsSD、C. crenatum/pXMJ19-alsSD-bdhA的构建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重组C. crenatum中ALS、ALDC与AR/BDH的表达与酶活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重组C. crenatum的摇瓶发酵产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8 重组C. crenatum的全细胞转化产乙偶姻和 2,3-丁二醇第32页
    3.2 C. crenatum中 2,3-丁二醇脱氢酶的克隆表达与酶学性质初步研究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重组质粒pET28a(+)-butA的构建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2,3-丁二醇脱氢酶的表达与纯化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2,3-丁二醇脱氢酶的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反应pH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金属离子和EDTA对 2,3-丁二醇脱氢酶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2,3-丁二醇脱氢酶的相关酶动力学参数第35页
    3.3 butA与ldh基因缺失型菌株C. crenatumΔbutAΔldh的构建与鉴定第35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butA基因及其缺失型片段 ΔbutA的克隆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重组质粒pK18-ΔbutA的构建与鉴定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butA缺失型菌株的鉴定与酶活测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ldh基因及其缺失型片段 Δldh的克隆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重组质粒pK18-Δldh的构建与鉴定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ldh缺失型菌株的鉴定与酶活测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butA与ldh基因缺失型菌株的构建第39-41页
    3.4 重组菌C. crenatumΔbutAΔldh/pXMJ19-alsSD与C. crenatumΔldh/pXMJ19-alsSD-bdhA的全细胞转化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重组菌C. crenatumΔbutAΔldh/pXMJ19-alsSD与C. crenatumΔldh/pXMJ19-alsSD-bdhA的构建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重组菌C. crenatumΔbutAΔldh以葡萄糖为底物的全细胞转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重组菌C. crenatumΔbutAΔldh/pXMJ19-alsSD的全细胞转化产乙偶姻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重组菌C. crenatumΔldh/pXMJ19-alsSD-bdhA的全细胞转化产 2,3-丁二醇第45-47页
主要结论与展望第47-49页
    主要结论第47-48页
    展望第48-49页
致谢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4页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引入地方武术项目的可行性分析--以河北省孟村县为例
下一篇:济南市小学体育教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职业认同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