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处湘方言中山摄字的语音演变
| 致谢 | 第1-4页 |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0 前言 | 第9-12页 |
| ·论文选题意义 | 第9页 |
| ·前人研究综述 | 第9-11页 |
| ·关于《切韵》的语音基础 | 第9-10页 |
| ·文读音与白读音 | 第10-11页 |
| ·湘方言的相关研究 | 第11页 |
| ·论文研究方法、语料来源及选用的方言点 | 第11-12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方法 | 第11-12页 |
| ·语料来源及方言点 | 第12页 |
| 1 山摄韵 | 第12-16页 |
| ·长沙等方言区概况 | 第13页 |
| ·中古山摄韵 | 第13-16页 |
| 2 中古山摄韵在湘语中的演变 | 第16-27页 |
| ·山摄阴声韵、阳声韵在四地的演变 | 第16-17页 |
| ·中古山摄入声韵在湘语四地的演变 | 第17-26页 |
| ·入声韵尾的消失 | 第22-25页 |
| ·鼻尾韵的演变层次 | 第25-26页 |
| ·入声韵阳声韵同变 | 第26-27页 |
| 3 中古山摄声在湘语中的演变 | 第27-40页 |
| ·湘语四地全浊声母清化 | 第28-34页 |
| ·清化机制:送气与不送气 | 第32-33页 |
| ·清化机制:送气与不送气 | 第33-34页 |
| ·吴语与湘语全浊声母 | 第34-35页 |
| ·知庄章母 | 第35-40页 |
| ·知三章组 | 第37-39页 |
| ·知二庄组 | 第39-40页 |
| 4 山摄在湘语区的声韵配合 | 第40-53页 |
| ·各韵部声韵配合 | 第40-49页 |
| ·各地声韵配合 | 第49-53页 |
| 5 结语 | 第53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60页 |
| 附录:山摄字表 | 第60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