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食用油脂加工工业论文--油脂原料论文

植物油氧化过程中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变化的研究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6页
第1章 引言第16-27页
   ·植物油概况第16页
   ·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的研究第16-18页
     ·新鲜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第17页
     ·植物油氧化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的分析方法第18页
   ·植物油挥发性成分的研究第18-21页
     ·植物油中的挥发性成分第18-20页
     ·植物油挥发性成分的研究概况第20-21页
   ·挥发性成分的提取与分析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·挥发性成分的取样方法第21-22页
     ·挥发性成分的分析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·植物油的脂肪氧化第23-26页
     ·油脂氧化的机理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油脂氧化程度的评定方法第25-26页
   ·立题背景及意义第26页
   ·本论文研究内容第26-27页
第2章 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第27-38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27页
  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27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仪器第27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·脂肪酸甲酯化第27页
     ·气相色谱条件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定性定量方法第2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28-37页
     ·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的测定分析结果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的分析第29-35页
     ·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相似性分析第35-3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7-38页
第3章 植物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分析第38-59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38页
  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38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仪器第38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  ·顶空固相微萃取条件第38页
     ·气相色谱-质谱条件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定性定量办法第39页
     ·主体挥发性成分评价方法第39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9-57页
     ·挥发性风味成分的测定分析结果第40-49页
     ·植物油整体挥发性成分相似性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·主体挥发性成分分析第50-56页
     ·植物油主体挥发性成分相似性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7-59页
第4章 大豆油加速氧化过程中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第59-74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59-60页
  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59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仪器第59-60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加速氧化实验第60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的感官评定第60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POV值的测定第60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第60-61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挥发性成分的测定第6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1-73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的感官评定结果第61-62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POV值的测定结果第62-63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第63-67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挥发性成分的测定结果第67-7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3-74页
第5章 大豆油室温长期氧化过程中脂肪酸和挥发性成分的变化研究第74-86页
   ·材料与仪器第74-75页
     ·材料与试剂第74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仪器第74-75页
   ·实验方法第75页
     ·室温长期氧化实验第75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的感官评定第75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POV值的测定第75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脂肪酸组成和含量的测定第75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挥发性成分的测定第75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75-85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的感官评定结果第75-76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POV值的测定结果第76-77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测定结果第77-81页
     ·大豆油中己醛和壬醛含量的测定结果第81-8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5-86页
第6章 结论第86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4页
附录 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第94-95页
致谢第95-96页

论文共9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乳清酸的Bola型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囊泡可控转变研究
下一篇:梅鱼热风干燥工艺及脂肪氧化抑制技术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