佳木斯地区基础教育网络教研情况调查及问题解决策略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一、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目的、意义与聚焦的问题 | 第10页 |
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0-13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0-12页 |
(二) 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3-28页 |
一、网络教研研究的兴起和发展 | 第13-15页 |
(一) 网络教研研究的兴起 | 第13-14页 |
(二) 网络教研研究的发展 | 第14-15页 |
二、网络教研的概念 | 第15-18页 |
(一) 教研活动 | 第16页 |
(二) 常规教研 | 第16页 |
(三) 网络教研 | 第16-17页 |
(四) 网络教研与常规教研的关系 | 第17-18页 |
三、网络教研活动的理论依据 | 第18-20页 |
(一) 社会建构主义与社会建构论 | 第18-19页 |
(二) 群体动力理论 | 第19-20页 |
(三) 学习共同体理论 | 第20页 |
四、网络教研的特点 | 第20-22页 |
(一) 网络教研的主体 | 第20页 |
(二) 网络教研的环境 | 第20-21页 |
(三) 网络教研的内容 | 第21页 |
(四) 网络教研的组织方式 | 第21-22页 |
五、网络教研的研究状况及趋势 | 第22-28页 |
(一) 样本的选取 | 第22-23页 |
(二) 分类指标的建立 | 第23-24页 |
(三) 内容分析结果 | 第24-28页 |
第三章 调查设计与实施 | 第28-40页 |
一、调查的设计 | 第28-29页 |
(一) 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8页 |
(二) 调查的对象 | 第28-29页 |
(三) 调查的主要内容 | 第29页 |
(四) 调查中所采用的方法 | 第29页 |
(五) 调查的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9页 |
二、调查过程 | 第29-30页 |
(一) 草拟问卷与试调查 | 第29-30页 |
(二) 正式调查与数据收集 | 第30页 |
三、调查的结果 | 第30-40页 |
(一)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 | 第30-31页 |
(二) 调查统计结果 | 第31-40页 |
第四章 佳木斯地区网络教研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40-47页 |
一、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| 第40-41页 |
(一) 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0-41页 |
(二) 问题归因 | 第41页 |
二、教师自身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| 第41-42页 |
(一) 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1-42页 |
(二) 问题归因 | 第42页 |
三、教研资源建设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| 第42-43页 |
(一) 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2-43页 |
(二) 问题归因 | 第43页 |
四、教研环境方面的问题及原因 | 第43-45页 |
(一) 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3-44页 |
(二) 问题归因 | 第44-45页 |
五、其他问题及原因 | 第45-47页 |
(一) 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45页 |
(二) 问题归因 | 第45-47页 |
第五章 提高佳木斯地区基础教育网络教研效果的策略 | 第47-61页 |
一、树立科学理念,加强网络教研组织管理 | 第47-48页 |
(一) 树立科学的领导观 | 第47页 |
(二) 健全完善网络教研活动制度 | 第47-48页 |
(三) 增加网络教研活动投入 | 第48页 |
二、从实际出发,提高教师网络教研的素质修养 | 第48-50页 |
(一) 树立正确的网络教研观 | 第48-49页 |
(二) 努力提高教师的个人教研素质 | 第49页 |
(三) 加强网络教研活动理论研究 | 第49页 |
(四) 深入进行网络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 | 第49-50页 |
三、建立资源积累机制,促进网络教研资源开发 | 第50页 |
(一) 建立资源积累机制 | 第50页 |
(二) 建立资源库 | 第50页 |
四、构建专业平台,加强网络教研环境建设 | 第50-61页 |
(一) 加强网络教研文化建设,营造和谐教研氛围 | 第50-51页 |
(二) 构建专业的网络教研协作平台 | 第51-61页 |
研究结论 | 第61-62页 |
一、研究总结 | 第61页 |
二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附录 | 第64-76页 |
个人简历 | 第76-7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相关成果及学术论文 | 第76-77页 |
后记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