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法论文--近代、现代语法论文

空间形容词“高”的语义认知研究

致谢第1-5页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9页
第一章 绪论第9-14页
   ·选题缘由第9页
   ·前人的研究和不足第9-11页
   ·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思路第11-12页
     ·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1页
     ·研究思路第11-12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12-14页
     ·意象图式理论第12-13页
     ·隐喻理论第13页
     ·转喻理论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家族相似性理论第14页
     ·标记理论第14页
第二章 “高”的基本义和区别性语义特征第14-21页
   ·“高”的基本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·词典释义第14-15页
     ·两方面的基本义:物体本身高和物体位置高第15页
   ·“高”的区别性语义特征第15-21页
     ·空间形容词的定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空间形容词的区别性语义特征第16-19页
     ·“高”的语义特征第19-21页
   ·小结第21页
第三章 “高”的隐喻义和转喻义第21-34页
   ·意向图式的三要素第22-24页
     ·参照面第22-23页
     ·路径第23页
     ·物象第23-24页
   ·“高”的隐喻投射第24-33页
     ·“高”隐喻投射的动因第24页
     ·“高”在非空间领域的隐喻义第24-33页
   ·“高”的转喻投射第33-34页
     ·“高”转喻投射的动因第33页
     ·“高”的转喻义第33-34页
   ·小结第34页
第四章 “高”与“低”、“矮”的不对称现象第34-48页
   ·基本义的对比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·“高”“低”“矮”的释义第34页
     ·“低”、“矮”基本义的联系与区别第34-35页
   ·“高”和“低”隐喻义对比分析第35-41页
     ·隐喻投射领域第35-38页
     ·组词搭配能力第38-40页
     ·语用含义第40-41页
   ·“高”、“低”“矮”特殊词法句法的对比分析第41-48页
     ·联合型复合词第41-45页
     ·与“高”、“低”“矮”搭配的动词第45页
     ·“高”、“低”“矮”度量格式第45-48页
   ·小结第48页
第五章 结语第48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《实用汉语课本》到《新实用汉语课本》--对外汉语教材比较研究
下一篇:少年口译的可行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