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对美术设计课程资源的解读 | 第11-16页 |
一、美术设计课程资源的概念 | 第11-13页 |
(一) 美术课程资源的内涵及特点 | 第11-12页 |
(二) 美术课程资源的分类 | 第12-13页 |
二、美术课程标准与设计模块课程资源 | 第13页 |
三、在开发利用中会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| 第13-16页 |
(一) 遇到的问题 | 第13-14页 |
(二) 解决策略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后现代课程观在设计模块课程资源中的运用 | 第16-32页 |
一、现代课程理论的发展 | 第16-17页 |
二、后现代课程观概述 | 第17-24页 |
(一) 皮亚杰的平衡化模式 | 第17-18页 |
(二) 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与自组织 | 第18-20页 |
(三) 布鲁纳与新的认识论 | 第20-21页 |
(四) 杜威与经验 | 第21-22页 |
(五) 怀特海的过程 | 第22-23页 |
(六) 多尔的教育观 | 第23-24页 |
三、设计模块课程资源再开发策略 | 第24-32页 |
(一) 目标分析 | 第25-26页 |
(二) 课前开发 | 第26-28页 |
(三) 课中发现 | 第28-29页 |
(四) 课后反思 | 第29-30页 |
(五) 课程评价 | 第30-32页 |
第三章 综合实践—评析高中美术设计课程的资源开发与利用 | 第32-39页 |
一、案例详述——以内江师范学院付斯予设计的《标志设计赏析》教案为例 | 第32-35页 |
二、分析与评述 | 第35-37页 |
(一) 目标分析 | 第35页 |
(二) 课前开发 | 第35-36页 |
(三) 课中挖掘 | 第36页 |
(四) 课后反思 | 第36页 |
(五) 课程评价 | 第36-37页 |
三、不足及改进措施 | 第37-39页 |
(一) 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,教师为主导 | 第37页 |
(二) 缺少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| 第37页 |
(三) 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不够明确 | 第37页 |
(四) 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到位 | 第37-39页 |
总结 | 第39-40页 |
注释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2页 |
致谢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