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7-13页 |
| ·葵花籽概况 | 第7页 |
| ·葵花籽的主要组成及其营养价值 | 第7-10页 |
| ·脂肪 | 第7-8页 |
| ·葵花籽蛋白质 | 第8-9页 |
| ·酚类化合物 | 第9页 |
| ·碳水化合物及其他 | 第9-10页 |
| ·葵花籽制油工艺的研究进展 | 第10-11页 |
| ·国内外葵花籽油加工技术现状 | 第10页 |
| ·水酶法提油工艺 | 第10-11页 |
| ·立题背景与意义 | 第11页 |
| ·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3页 |
| 第二章 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工艺研究 | 第13-21页 |
| ·前言 | 第13页 |
| ·材料与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材料 | 第13页 |
| ·主要设备 | 第13页 |
| ·方法 | 第13-14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14-19页 |
| ·脱壳葵花籽主要成分 | 第14-15页 |
| ·影响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主要因素的确定 | 第15-18页 |
| ·水酶法提取葵花籽油的工艺优化 | 第18-19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9-21页 |
| 第三章 破乳油的提取及葵花籽油的质量评定 | 第21-28页 |
| ·前言 | 第21页 |
| ·材料和设备 | 第21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1-23页 |
| ·乳状液中液晶的观察 | 第21-22页 |
| ·乳状液成分分析 | 第22页 |
| ·破乳方法 | 第22页 |
| ·破乳效果的评价 | 第22页 |
| ·葵花籽原料油的提取 | 第22页 |
| ·油脂质量的测定 | 第22-23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23-27页 |
| ·乳状液主要成分 | 第23页 |
| ·乳状液破乳方法的确定 | 第23-24页 |
| ·加热破乳条件的优化 | 第24-25页 |
| ·葵花籽油的质量评定 | 第25-2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四章 水解液中葵花籽蛋白质的回收及其功能性质的研究 | 第28-42页 |
| ·前言 | 第28页 |
| ·材料与设备 | 第28-29页 |
| ·实验方法 | 第29-32页 |
| ·成分分析 | 第29页 |
| ·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| 第29页 |
| ·葵花籽蛋白回收率和绿原酸除去率的计算 | 第29页 |
| ·膜通量的测定 | 第29页 |
| ·超滤法提取葵花籽水解液中蛋白 | 第29-30页 |
| ·水提醇沉法提取葵花蛋白工艺流程 | 第30页 |
| ·葵花籽蛋白功能性质测定 | 第30-32页 |
| ·结果与讨论 | 第32-40页 |
| ·水解液中蛋白质和绿原酸的含量 | 第32-33页 |
| ·水解液中回收葵花籽蛋白方法的确定 | 第33页 |
| ·水提醇沉法提取葵花籽蛋白工艺的优化 | 第33-34页 |
| ·葵花籽蛋白功能性质 | 第34-40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| 主要结论 | 第42-43页 |
| 展望 | 第43-44页 |
| 致谢 | 第44-4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|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