操纵与构建:苏珊·巴斯奈特“文化翻译”思想研究
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1 绪论 | 第11-22页 |
·巴斯奈特多元的文化背景及宽广的学术研究视阈 | 第11-14页 |
·巴斯奈特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地位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20页 |
·巴斯奈特在翻译研究领域的地位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| 第15-20页 |
·著作 | 第15-17页 |
·论文 | 第17-20页 |
·存在的问题 | 第20页 |
·本论文研究的创新 | 第20-22页 |
2 巴斯奈特"文化翻译"思想的理论基石 | 第22-38页 |
·巴斯奈特的比较文学研究出身 | 第22-26页 |
·比较文学学科的独特视角 | 第22-24页 |
·巴斯奈特的比较文学研究背景引发的深思 | 第24-26页 |
·多元系统理论的滋养 | 第26-30页 |
·多元系统论的理论来源及主要观点 | 第26-29页 |
·多远系统论对翻译研究的开拓性意义 | 第29-30页 |
·多元系统论的不足 | 第30页 |
·解构主义的冲击 | 第30-34页 |
·德里达对原作的解构 | 第31-32页 |
·本雅明的影响 | 第32-34页 |
·文化研究的全面影响 | 第34-38页 |
·文化研究的勃兴及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巴斯奈特的文化研究课题及两个"转向"的提出 | 第35-36页 |
·翻译研究"泛文化"倾向引发的思考 | 第36-38页 |
3.巴斯奈特的文化功能对等论 | 第38-47页 |
·"文化翻译"的二重涵义 | 第38-39页 |
·巴斯奈特的文化功能对等论 | 第39-42页 |
·与奈达功能对等论的异同 | 第42-43页 |
·对文化功能对等论的批评 | 第43-47页 |
4 巴斯奈特的"操纵"论与"文化构建"论 | 第47-77页 |
·巴斯奈特的核心"文化翻译"思想 | 第47页 |
·"操纵"论 | 第47-63页 |
·理论概述 | 第47-53页 |
·丰富的个案研究 | 第53-61页 |
·十四行诗歌的成功英国化 | 第53-57页 |
·北欧英雄传奇的夭折 | 第57-58页 |
·莎士比亚作品的重译 | 第58-61页 |
·"操纵"论在中国语境的解释力 | 第61-63页 |
·"文化构建"论 | 第63-77页 |
·理论概述 | 第64-71页 |
·翻译在现实社会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| 第65-66页 |
·翻译的两大特质 | 第66-68页 |
·构建文化 | 第68-71页 |
·"文化构建"论在中国语境的解释力 | 第71-73页 |
·为翻译研究重新定位 | 第73-77页 |
·翻译的低下地位、表现及原因 | 第73-74页 |
·为翻译研究重新定位 | 第74-77页 |
5 巴斯奈特的后殖民翻译思想 | 第77-94页 |
·巴斯奈特的后殖民翻译观 | 第77-84页 |
·翻译低下地位始于帝国主义的早期殖民扩张 | 第78-79页 |
·翻译在殖民化进程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| 第79-81页 |
·利用翻译作为解殖民化的工具 | 第81-84页 |
·霍米·巴巴和谢莉·西蒙的"第三空间"理论 | 第81-82页 |
·巴西的吃人理论 | 第82-84页 |
·与韦努蒂"异化"论的交锋 | 第84-92页 |
·韦努蒂的归化、异化观 | 第85-86页 |
·巴斯奈特的回应 | 第86-89页 |
·评析 | 第89-92页 |
·中国语境对巴斯奈特归化翻译观的误读 | 第92-94页 |
6.巴斯奈特的诗歌翻译与戏剧翻译理论 | 第94-116页 |
·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| 第94-95页 |
·巴斯奈特的诗歌翻译观 | 第95-106页 |
·种子的确认 | 第96-100页 |
·新植物的再生 | 第100-102页 |
·个案研究 | 第102-106页 |
·华埃特译诗 | 第102-104页 |
·巴斯奈特的《交换生命》 | 第104页 |
·胡适译诗 | 第104-106页 |
·种子移植论批评 | 第106页 |
·巴斯奈特的戏剧翻译观 | 第106-116页 |
·目标语文化对戏剧翻译的制约 | 第107-108页 |
·"可表现性"原则的"守"与"弃" | 第108-116页 |
·摈弃"可表演性"原则的四种理由 | 第108-109页 |
·"可表演性"的定义 | 第109-111页 |
·动作性的一致问题 | 第111-115页 |
·结语 | 第115-116页 |
结语 | 第116-11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9-134页 |
附录一 巴斯奈特的著作及编著目录 | 第134-137页 |
附录二 巴斯奈特的文章目录 | 第137-153页 |
致谢 | 第1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