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解题 | 第10-11页 |
·两书略说 | 第11-13页 |
·《四声篇海》简介 | 第11-12页 |
·《详校篇海》简介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《四声篇海》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《详校篇海》研究现状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和操作程序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义项设立的差异 | 第16-31页 |
·释义有无的不同 | 第16-18页 |
·义项多少的不同 | 第18-24页 |
·增加一般性义项 | 第18-19页 |
·增加基本义之外的引申泛指义 | 第19-20页 |
·增加一般性双音节词词义 | 第20-21页 |
·增加连绵词的义项 | 第21-24页 |
·释义详略的不同 | 第24-31页 |
·释双音节词之义 | 第24-25页 |
·加注事物的性状、功用位置等 | 第25-27页 |
·加注相同、相近、相反、相对的词 | 第27-28页 |
·加注释词词义 | 第28-31页 |
第3章 义项内容的差异 | 第31-41页 |
·训异义同 | 第31-33页 |
·义项基本相同,略有差异 | 第33-37页 |
·语序或句式的不同 | 第34页 |
·单双音节的不同 | 第34-35页 |
·部首义加否的不同 | 第35-36页 |
·训释用语的不同 | 第36-37页 |
·义项差异较大 | 第37-38页 |
·义项完全不同 | 第38-39页 |
·综合性差异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两书释义差异编纂方面原因 | 第41-55页 |
·编纂目的不同 | 第41-42页 |
·异调别义 | 第41-42页 |
·反义词 | 第42页 |
·训释来源不同 | 第42-45页 |
·义项误分 | 第45-47页 |
·义项误合 | 第47-49页 |
·妄改词义 | 第49-51页 |
·拆骈为单 | 第51-55页 |
第5章 两书释义差异传抄方面原因 | 第55-68页 |
·字形讹误 | 第55-59页 |
·形近而误 | 第55-56页 |
·音近而误 | 第56-57页 |
·因上下文而误 | 第57-58页 |
·脱落或增加构字部件 | 第58-59页 |
·衍文 | 第59-60页 |
·脱文 | 第60-62页 |
·倒文 | 第62-64页 |
·注音与释义相乱 | 第64-65页 |
·误认字头 | 第65-68页 |
第6章 《详校篇海》与《四声篇海》释义对比研究的价值 | 第68-75页 |
·对辞书史研究的参考价值 | 第68-73页 |
·分音列义 | 第68-70页 |
·义项内容 | 第70-72页 |
·工具书的功能更加完备 | 第72-73页 |
·对两书释义部分整理的参考价值 | 第73-75页 |
结语 | 第75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