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解题及两书概说 | 第9-12页 |
·解题 | 第9页 |
·《直音篇》说略 | 第9-10页 |
·《四声篇海》说略 | 第10-12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·《直音篇》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·《四声篇海》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方法和程序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《直音篇》和《四声篇海》释义存在的差异 | 第16-28页 |
·义项有无的不同 | 第16-17页 |
·义项多少的不同 | 第17-20页 |
·减少义项 | 第17-19页 |
·增加义项 | 第19-20页 |
·释义详略不同 | 第20-21页 |
·训异义同 | 第21-22页 |
·训异义异 | 第22-23页 |
·联绵词用字的训释 | 第23-25页 |
·《直音篇》联绵词的训释 | 第23-24页 |
·《四声篇海》联绵词的训释 | 第24-25页 |
·语序不同 | 第25-26页 |
·训释用语不同 | 第26-28页 |
第3章 《直音篇》和《四声篇海》释义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| 第28-49页 |
·传抄方面的原因 | 第28-36页 |
·脱文 | 第28-30页 |
·衍文 | 第30-32页 |
·音近而误 | 第32-33页 |
·形近而误 | 第33-36页 |
·编纂方面的原因 | 第36-49页 |
·妄改 | 第37-38页 |
·妄添 | 第38页 |
·妄删 | 第38-40页 |
·误识 | 第40页 |
·转训 | 第40-41页 |
·省减 | 第41-42页 |
·略去音义 | 第42-43页 |
·训释来源不同 | 第43-49页 |
第4章 《直音篇》和《四声篇海》释义对比研究的价值 | 第49-60页 |
·在两书整理方面的价值 | 第49-51页 |
·以《四声篇海》可校《直音篇》 | 第49页 |
·以《直音篇》可校《四声篇海》 | 第49-51页 |
·在澄清《直音篇》训释来源方面的价值 | 第51-53页 |
·在客观评价《直音篇》历史地位方面的价值 | 第53-60页 |
·释义方面 | 第54-56页 |
·注音方面 | 第56-57页 |
·沟通字际关系方面 | 第57-60页 |
结语 | 第60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