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教学理论、教学法论文--课程论文

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一、绪论第10-22页
 (一) 问题提出第10-11页
 (二) 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1. 理论意义第11-12页
  2. 实践意义第12页
 (三) 研究综述第12-16页
  1. 关于课程评价与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关系研究第12-13页
  2. 关于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第13-16页
  3. 关于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研究第16页
 (四) 主要概念的界定第16-20页
  1. 大学与大学课程第16-17页
  2. 质量及其质量保障体系第17-19页
  3. 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及模式第19-20页
 (五) 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0-22页
  1. 研究思路第20页
  2. 研究方法第20-22页
二、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2-25页
 (一) 课程编制理论第22页
 (二) 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第22-24页
 (三) 系统科学理论第24-25页
三、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及模式类型第25-44页
 (一) 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背景透视第25-27页
  1. 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大学课程质量保障第25页
  2. 市场竞争机制对大学课程质量保障提出挑战第25-26页
  3. 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要求第26页
  4. 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第26-27页
 (二) 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和原则第27-31页
  1. 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要素第27-29页
  2. 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原则第29-31页
 (三) 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建构第31-34页
  1. 政府部门职责第31-32页
  2. 大学自身职责第32-33页
  3. 市场调节职责第33-34页
 (四) 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动力机制第34-36页
  1. 高校内部的动力第34-35页
  2. 来自外部的压力第35-36页
 (五) 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类型第36-44页
  1. 控制型、市场型、自主型模式第36-41页
  2. 输入——过程——输出模式第41-44页
四、我国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模式建构第44-63页
 (一) 我国大学课程管理与政策的历史回顾第44-48页
  1. 探索与曲折时期的大学课程管理与政策第44-45页
  2. 恢复与深化时期的大学课程管理与政策第45-47页
  3. 稳步发展时期的大学课程管理与政策第47-48页
 (二) 我国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基本问题第48-51页
  1. 法律法规建设滞后,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第48-49页
  2. 大学课程质量理念与实践保障相互脱节第49-50页
  3. 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模式的理论研究不足第50-51页
 (三) 我国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策略规划与模式构建第51-63页
  1. 积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,优化管理机构设置第51页
  2. 以转变课程理念为先导,切实践行科学的质量观第51-52页
  3. 坚持与完善“课程质量有机体”保障模式第52-63页
五、结语第63-64页
注释第64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2页
附录一第72-7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研究情况第73-74页
致谢第74-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生就业指导专业化研究--以广西为例
下一篇: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