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论文

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研究

中文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绪论第11-15页
 (一) 问题的提出第11页
 (二) 研究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1. 理论意义第11-12页
  2. 实践意义第12页
 (三) 研究方法第12-13页
  1. 文献研究法第12页
  2. 比较研究法第12页
  3. 因素分析法第12-13页
 (四) 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 1. 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
  2. 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5页
一、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5-25页
 (一) 美国研究型大学的界定第15-17页
 (二) 中国研究型大学的界定第17-23页
 (三) 中、美研究型大学的比较第23-24页
  1. 共同点第23页
  2. 差异第23-24页
 (四) 科研成果的内涵第24-25页
二、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其途径第25-31页
 (一) 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现状第25-26页
  1. 成果产出多,转化率高第25-26页
  2. 科研成果转化的社会贡献率高第26页
 (二) 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途径第26-31页
  1. 建立大学科技工业园第26-28页
  2. 转让专利成果第28-29页
  3. 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第29-30页
  4. 培养高素质科研人才第30-31页
三、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1-43页
 (一) 美国崇尚的文化使然第31-34页
  1. 实用主义——重视行动,重实用第31-32页
  2. 个人主义——倡导个人价值并认为通过自我奋斗可改变社会第32-33页
  3. 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第33-34页
 (二) 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体系第34-35页
  1. 《史蒂文森——怀德勒技术创新法》——美国最早的技术转移立法第34页
  2. 《拜杜法案》——理顺了大学发明的产权归属问题第34-35页
  3. 《国家合作研究法》——加强知识的生产者和使用者之间的联系第35页
  4. 《联邦技术转移法》——明确了大学、企业和政府之间权利和义务第35页
 (三) 多渠道的科研经费第35-38页
  1. 联邦政府的科研拨款第36-37页
  2. 校友及社会的捐赠第37-38页
  3. 企业界的投入第38页
 (四) 完善的组织机构第38-43页
  1. 大学技术管理者协会(AUTM)——民间性的中介转化机构第38-39页
  2. 技术授权办公室(OTL)——学校自身专门的转化机构第39-40页
  3. 国家技术转让中心(NTTC)——国家层面的中介转化机构第40-41页
  4. 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(NSTC)——专门的协调管理机构第41-43页
四、中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3-46页
 (一) 中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第43-44页
  1. 科研成果产出偏少,转化率低第43页
  2. 原创性基础类研究成果和高技术应用型技术成果少第43页
  3. 社会贡献率低第43-44页
 (二) 中国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制约因素分析第44-46页
  1. 僵化的科研体制管理模式第44页
  2. 缺少科技成果转化的资金投入第44页
  3. 专业化的中介机构的匮乏第44页
  4. 知识产权保护措施不力第44-45页
  5. 风险投资机制不完善第45-46页
五、借鉴与改革第46-53页
 (一) 转变观念第46-47页
  1. 务实的文化理念——社会第46页
  2. 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——学校第46-47页
 (二) 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第47-48页
  1. 建立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法律支持体系第47页
  2. 明确知识产权归属的相关法律第47-48页
  3. 学校应制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政策法规第48页
 (三) 建立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体系第48-51页
  1. 政府应加大对研究型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投入第48-50页
  2. 研究型大学应扩大自身的融资渠道第50-51页
  3. 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第51页
 (四) 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第51-53页
  1. 建立全国性的中介转化机构第51页
  2. 建立全国性的科研成果转化网络系统第51-52页
  3. 研究型大学内部设立专门的转化办公室第52-53页
结语第53-54页
注释第54-57页
参考文献第57-65页
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
论文共6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学课程质量保障体系的模式研究
下一篇:清代桂林书院与地方文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