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1页 |
1 绪论 | 第12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1.1 英语写作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| 第12页 |
1.1.2 我国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要求 | 第12-13页 |
1.1.3 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和个性化的需要 | 第13-14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4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4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设计 | 第15-17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2 概念界定与研究综述 | 第17-30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7-18页 |
2.1.1 自动评价系统 | 第17页 |
2.1.2 认知风格 | 第17-18页 |
2.2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研究评述 | 第18-22页 |
2.2.1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研究 | 第18-20页 |
2.2.2 影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主要因素 | 第20-22页 |
2.3 自动评价系统研究综述 | 第22-24页 |
2.3.1 国内外自动评价系统研究现状 | 第22-23页 |
2.3.2 自动评价系统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研究现状 | 第23-24页 |
2.4 认知风格相关综述 | 第24-29页 |
2.4.1 认知风格发展阶段 | 第24-26页 |
2.4.2 认知风格测量工具 | 第26-27页 |
2.4.3 认知风格在英语写作教学领域内的研究现状 | 第27-29页 |
2.5 研究启示 | 第29-30页 |
3 理论基础及应用概述 | 第30-38页 |
3.1 理论基础 | 第30-32页 |
3.1.1 形成性评价理论 | 第30页 |
3.1.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| 第30-31页 |
3.1.3 自我效能感理论 | 第31-32页 |
3.2 句酷批改网的发展、功能及特点 | 第32-37页 |
3.2.1 句酷批改网的发展 | 第32页 |
3.2.2 句酷批改网的功能 | 第32-35页 |
3.2.3 句酷批改网的特点 | 第35-37页 |
3.3 句酷批改网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支持 | 第37-38页 |
3.3.1 丰富多样的功能,激发大学生写作兴趣 | 第37页 |
3.3.2 提供全新的写作教学方式,满足师生需求 | 第37-38页 |
4 认知风格视角下自动评价系统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| 第38-63页 |
4.1 教学现状调查 | 第38-41页 |
4.2 应用方案设计 | 第41-47页 |
4.2.1 应用基础分析 | 第41-44页 |
4.2.2 应用策略初步设计 | 第44-47页 |
4.3 应用方案实施 | 第47-63页 |
4.3.1 研究对象 | 第48页 |
4.3.2 实施进度 | 第48-49页 |
4.3.3 前期准备 | 第49-52页 |
4.3.4 教学应用 | 第52-58页 |
4.3.5 教学案例 | 第58-63页 |
5 认知风格视角下自动评价系统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| 第63-75页 |
5.1 基于认知风格差异的英语写作分析 | 第63-67页 |
5.1.1 词汇丰富性及正确率分析 | 第63-64页 |
5.1.2 句子长度及复杂性分析 | 第64页 |
5.1.3 修改次数与相似程度分析 | 第64-65页 |
5.1.4 英语写作成绩分析 | 第65-67页 |
5.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67-70页 |
5.3 应用策略分析 | 第70-75页 |
5.3.1 创设英语写作环境,激发认知风格差异学生写作动机 | 第70-72页 |
5.3.2 根据认知风格差异提供教学支持,增强写作过程监控 | 第72-74页 |
5.3.3 基于学生认知风格差异特征,制定针对性的写作评价 | 第74-75页 |
6 总结与反思 | 第75-77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75页 |
6.2 研究不足 | 第75-76页 |
6.3 研究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附录1 镶嵌图形测验 | 第81-85页 |
附录2 学生镶嵌图形测验成绩 | 第85-86页 |
附录3 学生写作成绩 | 第86-88页 |
附录4 调查问卷(前测) | 第88-89页 |
附录5 调查问卷(后测) | 第89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