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同种质资源苹果的挥发性物质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1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苹果种质资源 | 第11页 |
1.2 苹果挥发性物质 | 第11-12页 |
1.3 苹果挥发性物质组成与含量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1.4 苹果挥发性物质提取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3-15页 |
1.4.1 蒸馏萃取法 | 第13-14页 |
1.4.2 直接萃取法 | 第14-15页 |
1.4.3 顶空技术 | 第15页 |
1.4.4 固相微萃取 | 第15页 |
1.5 苹果挥发性物质分析方法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1.5.1 气相色谱–质谱联用法(GC-MS) | 第15-16页 |
1.5.2 气相色谱-气味测定联用技术 | 第16页 |
1.5.3 人工嗅觉系统 | 第16页 |
1.6 苹果挥发性物质组成与含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16-18页 |
1.7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3页 |
2.1 材料 | 第20-21页 |
2.2 方法 | 第21-23页 |
2.2.1 挥发性组分的分离与浓缩 | 第21-22页 |
2.2.2 气相色谱-质谱分析的条件 | 第22页 |
2.2.3 分析方法 | 第22-23页 |
3 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23-42页 |
3.1 总挥发性物质的组分 | 第23-24页 |
3.2 总挥发性物质含量 | 第24-26页 |
3.3 挥发性物质组分和含量 | 第26-36页 |
3.3.1 酯类物质 | 第33-34页 |
3.3.2 醇类物质 | 第34页 |
3.3.3 醛类物质 | 第34-35页 |
3.3.4 烷烃类物质 | 第35页 |
3.3.5 酮类物质 | 第35页 |
3.3.6 杂环类物质 | 第35-36页 |
3.3.7 酸类物质 | 第36页 |
3.3.8 醚类及其它类物质 | 第36页 |
3.4 聚类分析结果 | 第36-39页 |
3.5 苹果类群与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| 第39-40页 |
3.6 同一类群不同品种苹果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| 第40-41页 |
3.7 苹果特征挥发性物质的分析 | 第41-42页 |
4 结论与展望 | 第42-43页 |
4.1 结论 | 第42页 |
4.2 存在的不足及进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9页 |
硕士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