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NG/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特性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9页 |
1.1 引言 | 第10-12页 |
1.2 天然气/柴油双燃料发动机 | 第12-13页 |
1.2.1 天然气/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工作原理 | 第12页 |
1.2.2 天然气/柴油双燃料发动机发展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 发动机排气颗粒物 | 第13-17页 |
1.3.1 发动机排气污染物类型 | 第13-14页 |
1.3.2 发动机排气颗粒物概述 | 第14-16页 |
1.3.3 发动机排气颗粒物研究国内外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4 本文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试验双燃料发动机系统 | 第19-28页 |
2.1 试验用发动机 | 第19-20页 |
2.2 试验用燃料 | 第20-21页 |
2.3 LNG供给系统 | 第21-24页 |
2.3.1 LNG气瓶 | 第21-22页 |
2.3.2 汽化器 | 第22-23页 |
2.3.3 气轨总成 | 第23页 |
2.3.4 混合器 | 第23-24页 |
2.3.5 开关电磁阀 | 第24页 |
2.3.6 稳压器 | 第24页 |
2.4 双燃料控制系统 | 第24-27页 |
2.4.1 双燃料控制系统的组成 | 第25-26页 |
2.4.2 双燃料系统控制软件 | 第26页 |
2.4.3 双燃料系统的工作模式 | 第26-27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测试系统和数据处理 | 第28-38页 |
3.1 电涡流测功机 | 第28-29页 |
3.2 瞬时油耗计 | 第29页 |
3.3 天然气流量计 | 第29-30页 |
3.4 常规排放测量 | 第30-31页 |
3.4.1 尾气分析仪 | 第30页 |
3.4.2 烟度计 | 第30-31页 |
3.5 颗粒物排放测试系统 | 第31-34页 |
3.5.1 扩散干燥器 | 第32页 |
3.5.2 稀释器 | 第32页 |
3.5.3 静电分级器 | 第32-33页 |
3.5.4 凝聚核粒子计数器 | 第33-34页 |
3.6 数据处理 | 第34-37页 |
3.6.1 替代率 | 第34页 |
3.6.2 总过量空气系数 | 第34-35页 |
3.6.3 LNG-空气混合气过量空气系数 | 第35页 |
3.6.4 小时燃油消耗量 | 第35页 |
3.6.5 有效燃油消耗率 | 第35-36页 |
3.6.6 颗粒物平均粒径 | 第36页 |
3.6.7 颗粒物总数 | 第36-37页 |
3.6.8 颗粒物总体积 | 第37页 |
3.6.9 比排放计算 | 第37页 |
3.7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LNG/柴油双燃料动机的颗粒物排放 | 第38-53页 |
4.1 不同负荷和替代率下的颗粒物排放 | 第38-44页 |
4.1.1 颗粒物粒径分布 | 第38-39页 |
4.1.2 颗粒物的平均粒径和峰值粒径 | 第39-41页 |
4.1.3 颗粒物中核态粒子占比 | 第41-42页 |
4.1.4 颗粒物总数 | 第42-43页 |
4.1.5 颗粒物体积 | 第43-44页 |
4.2 不同喷油提前角的颗粒物排放 | 第44-48页 |
4.2.1 颗粒物粒径分布 | 第44-45页 |
4.2.2 颗粒物的平均粒径和峰值粒径 | 第45-46页 |
4.2.3 颗粒物中核态粒子占比 | 第46页 |
4.2.4 颗粒物总数 | 第46-47页 |
4.2.5 颗粒物体积 | 第47-48页 |
4.3 中等负荷下不同转速的颗粒物排放 | 第48-51页 |
4.3.1 颗粒物粒径分布 | 第48-49页 |
4.3.2 颗粒物的平均粒径和峰值粒径 | 第49页 |
4.3.3 颗粒物核态粒子占比 | 第49-50页 |
4.3.4 颗粒物总数 | 第50-51页 |
4.3.5 颗粒物体积 | 第5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五章 LNG/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和常规排放 | 第53-64页 |
5.1 双燃料发动机的经济性 | 第53-54页 |
5.2 过量空气系数 | 第54-55页 |
5.3 排气温度 | 第55-57页 |
5.3.1 负荷和替代率对排气温度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5.3.2 喷油提前角对排气温度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5.4 HC排放 | 第57-58页 |
5.4.1 负荷和替代率对HC排放的影响 | 第57页 |
5.4.2 喷油提前角对HC排放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5.5 CO排放 | 第58-60页 |
5.5.1 负荷和替代率对CO排放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5.5.2 喷油提前角对CO排放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5.6 NO_x排放 | 第60-61页 |
5.6.1 负荷和替代率对NO_x排放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5.6.2 喷油提前角对NO_x排放的影响 | 第61页 |
5.7 碳烟排放 | 第61-63页 |
5.7.1 负荷和替代率对碳烟排放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5.7.2 喷油提前角对碳烟排放的影响 | 第62-63页 |
5.8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4-66页 |
全文总结 | 第64-65页 |
工作展望 | 第65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7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