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课程素质
引言 | 第6-8页 |
一、 教师的课程素质的涵义及其特征 | 第8-11页 |
(一) 教师的课程素质的涵义 | 第8页 |
(二) 教师的课程素质的特征 | 第8-9页 |
(三) 教师的课程素质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| 第9-10页 |
(四) 影响教师的课程素质的形成因素 | 第10-11页 |
二、 教师课程素质的现状分析 | 第11-15页 |
(一) 课程观陈旧 | 第11-12页 |
(二) 课程意识淡薄 | 第12页 |
(三) 课程理论知识缺失 | 第12-13页 |
(四) 课程开发技能差 | 第13页 |
(五) 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能力滞后 | 第13-15页 |
三、 新课程实施中所需的课程素质 | 第15-27页 |
(一) 折射时代精神的课程观 | 第15-18页 |
(二) 具备复合的课程知识结构 | 第18-20页 |
(三) 具有课程开发的技能 | 第20-21页 |
(四) 开展课程行动研究的能力 | 第21-24页 |
(五) 整合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 | 第24-27页 |
四、 培育教师课程素质的策略 | 第27-33页 |
(一) 营造课改的氛围,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 | 第27页 |
(二) 改革教师教育,加快教师专业化步伐 | 第27-29页 |
(三) 革新继续教育,强化课程素质的培训内容 | 第29-30页 |
(四) 完善校本培训,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| 第30-33页 |
结语 | 第33-34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34-36页 |
附录 | 第36-43页 |
后记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