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绪论 | 第7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7-8页 |
1.2 选题意义 | 第8-9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8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8-9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本文结构 | 第9-11页 |
1.4 本文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2 理论概述 | 第12-20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12-14页 |
2.1.1 工资 | 第12页 |
2.1.2 集体协商 | 第12页 |
2.1.3 工资集体协商 | 第12-14页 |
2.1.4 小微企业 | 第14页 |
2.2 文献综述 | 第14-17页 |
2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4-16页 |
2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6-17页 |
2.3 理论基础 | 第17-18页 |
2.3.1 冲突理论 | 第17-18页 |
2.3.2 正统多元理论 | 第18页 |
2.3.3 公平理论 | 第18页 |
2.3.4 希克斯模型 | 第18页 |
2.4 相关理论的借鉴意义 | 第18-20页 |
3 发达国家成熟集体谈判机制的借鉴 | 第20-23页 |
3.1 美国的工资集体谈判 | 第20-21页 |
3.2 德国的工资集体谈判 | 第21页 |
3.3 日本的工资集体谈判 | 第21-22页 |
3.4 发达国家集体谈判对我国的启示 | 第22-23页 |
4 我国工资集体协商的发展过程和现状分析 | 第23-28页 |
4.1 工资集体协商发展过程 | 第23-24页 |
4.2 工资集体协商的实施现状 | 第24-25页 |
4.2.1 法律依据和政策支持 | 第24页 |
4.2.2 工资集体协商实施的总体概况 | 第24-25页 |
4.3 浙江省工资集体协商的现状 | 第25页 |
4.4 现状约束分析 | 第25-28页 |
4.4.1 工会的能力和性质制约 | 第26页 |
4.4.2 劳动力现状的制约 | 第26-28页 |
5 台州小微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的现状与分析 | 第28-41页 |
5.1 台州工资集体协商的发展历程 | 第28-29页 |
5.2 研究数据与资料的收集 | 第29-31页 |
5.3 台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运行的多重制约分析 | 第31-36页 |
5.3.1 政府力度决定运行成效 | 第31-32页 |
5.3.2 制度运行主体“错位”与“缺位”制约运行成效 | 第32-35页 |
5.3.3 职工协商能力与意愿的缺乏影响运行成效 | 第35-36页 |
5.4 台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实效性分析 | 第36-39页 |
5.4.1 制度的自身局限性对实效性的影响 | 第36-37页 |
5.4.2 履约保障机制对实效性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5.4.3 工资的市场化规律对实效性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5.5 台州工资集体协商工作的发展 | 第39-41页 |
6 健全台州小微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议 | 第41-44页 |
6.1 调整政府的工资集体协商工作思路 | 第41页 |
6.2 加强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,提高企业工会独立性 | 第41-42页 |
6.3 建立健全工资集体协商法律法规体系 | 第42页 |
6.4 完善工资集体协商的权益约束机制 | 第42-43页 |
6.5 加强民主协商文化宣传教育 | 第43-44页 |
7 结语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7页 |
附录 | 第47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