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翻转课堂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目的 | 第15页 |
1.3.2 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1.5 研究创新点与难点 | 第17-19页 |
1.5.1 研究创新点 | 第17页 |
1.5.2 研究难点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研究基础 | 第19-32页 |
2.1 翻转课堂概述 | 第19-23页 |
2.1.1 翻转课堂内涵 | 第19-20页 |
2.1.2 翻转课堂特征 | 第20-21页 |
2.1.3 已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研究 | 第21-23页 |
2.2 小学古诗词教学概述 | 第23-28页 |
2.2.1 小学古诗词教学标准 | 第23页 |
2.2.2 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相关研究 | 第23-24页 |
2.2.3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现状调查 | 第24-27页 |
2.2.4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学习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8页 |
2.3 理论和技术基础 | 第28-29页 |
2.3.1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3.2 合作学习理论 | 第29页 |
2.3.3 支撑翻转课堂的技术与资源基础 | 第29页 |
2.4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优势 | 第29-32页 |
2.4.1 学习者主体性突出 | 第29-30页 |
2.4.2 学生学习参与增加 | 第30页 |
2.4.3 群组交互及时反馈 | 第30页 |
2.4.4 学习材料有效易得 | 第30-32页 |
第3章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| 第32-45页 |
3.1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翻转课堂设计原则 | 第32-33页 |
3.1.1 学生主体性原则 | 第32页 |
3.1.2 学科针对性原则 | 第32-33页 |
3.1.3 学习者适用性原则 | 第33页 |
3.2 基于微信的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| 第33-37页 |
3.2.1 微信学习平台设计与搭建 | 第33-36页 |
3.2.2 基于微信平台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型设计 | 第36-37页 |
3.3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翻转课堂三阶段教学目标设计 | 第37-38页 |
3.4 课前识字释义阶段教学环节设计 | 第38-40页 |
3.4.1 课前学习资源设计 | 第38-39页 |
3.4.2 学习任务单设计 | 第39-40页 |
3.5 课堂梳情理意阶段教学环节设计 | 第40-42页 |
3.5.1 教学策略设计 | 第40-41页 |
3.5.2 教学活动设计 | 第41-42页 |
3.6 课后积思广益阶段教学环节设计 | 第42-43页 |
3.6.1 课后教学资源设计 | 第42页 |
3.6.2 课后群组活动设计 | 第42-43页 |
3.7 教学评价设计 | 第43-45页 |
3.7.1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| 第43页 |
3.7.2 学习参与度评价设计 | 第43-45页 |
第4章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翻转课堂教学实践及评价 | 第45-74页 |
4.1 前期调查 | 第45-46页 |
4.2 微信学习平台的搭建 | 第46-48页 |
4.2.1 微信群创建 | 第46-47页 |
4.2.2 微信公众学习平台搭建 | 第47-48页 |
4.3 五年级教学实践案例 | 第48-59页 |
4.3.1 前期分析 | 第49-51页 |
4.3.2 教学实施过程 | 第51-58页 |
4.3.3 学习评价 | 第58-59页 |
4.4 六年级教学实践案例 | 第59-68页 |
4.4.1 前期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4.2 教学实施过程 | 第61-66页 |
4.4.3 学习评价 | 第66-68页 |
4.5 实践后期结果调查及分析 | 第68-71页 |
4.5.1 后期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| 第68-71页 |
4.5.2 家长访谈结果及分析 | 第71页 |
4.6 对照班实践及测试对比分析 | 第71-74页 |
4.6.1 五年级后期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72页 |
4.6.2 六年级后期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72-74页 |
第5章 研究结论与反思 | 第74-77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74-75页 |
5.2 研究反思 | 第75-77页 |
5.2.1 研究局限性 | 第75页 |
5.2.2 研究展望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0页 |
附录 | 第80-92页 |
致谢 | 第92-9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9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