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中文摘要 | 第2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页 |
| 绪论 | 第6-11页 |
| 第一章 非语言交际概述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非语言交际手段 | 第11-25页 |
| 第一节 非语言交际的定义和分类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节 非语言交际的功能 | 第14-17页 |
| 一、强调功能 | 第14-15页 |
| 二、补充功能 | 第15页 |
| 三、否定功能 | 第15-16页 |
| 四、替代功能 | 第16页 |
| 五、反馈功能 | 第16-17页 |
| 第三节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非语言交际手段 | 第17-25页 |
| 一、体态语 | 第17-20页 |
| 二、副语言 | 第20-21页 |
| 三、客体语 | 第21-23页 |
| 四、环境语 | 第23-25页 |
| 第二章 非语言交际手段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| 第25-35页 |
| 第一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在语音教学中的运用 | 第25-27页 |
| 一、手势 | 第25-26页 |
| 二、教具 | 第26-27页 |
| 第二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在词汇教学中的运用 | 第27-30页 |
| 一、实物 | 第27-28页 |
| 二、体态 | 第28页 |
| 三、图片 | 第28-29页 |
| 四、非语义声音 | 第29-30页 |
| 第三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在语法教学中的运用 | 第30-32页 |
| 一、板书 | 第30页 |
| 二、图片 | 第30-32页 |
| 三、体态 | 第32页 |
| 第四节 非语言交际手段在汉字教学中的运用 | 第32-35页 |
| 一、图片 | 第32-34页 |
| 二、多媒体 | 第34-35页 |
| 第三章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的作用和应遵循的原则 | 第35-41页 |
| 第一节 非语言交际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| 第35-37页 |
| 一、增进师生间情感互动,营造课堂教学气氛 | 第35-36页 |
| 二、提供教学手段,增强教学效果 | 第36-37页 |
| 三、维护课堂秩序,优化课堂管理 | 第37页 |
| 第二节 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非语言交际应遵循的原则 | 第37-41页 |
| 一、适度得体原则 | 第37-38页 |
| 二、协调一致原则 | 第38页 |
| 三、文化敏感原则 | 第38-41页 |
| 结语 | 第41-4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| 第45-46页 |
| 致谢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