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汉语教学论文--对外汉语教学论文

传播学视域下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研究

中文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-10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缘由第11-12页
    1.2 研究对象第12-13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1.4 研究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17-19页
第二章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类型与传播者分析第19-30页
    2.1 汉语国际教育的传播类型第19-21页
    2.2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内涵第21-23页
    2.3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类型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国家政府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组织机构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个人第27-28页
    2.4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特点第28-30页
第三章 汉语国际教育传播者的把关行为分析第30-46页
    3.1 汉语国际教育“把关人”分析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“把关人”理论概述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汉语国际教育“把关人”第31-32页
    3.2 传播者的把关过程第32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国家政府的隐性把关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组织机构的整体把关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个人的具体把关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传播者对自身的把关第36-37页
    3.3 传播者把关的标准第37-38页
    3.4 传播者把关的原因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传播内容的复杂性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传播受众的多样性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传播媒介的丰富性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传播效果的不一性第40-41页
    3.5 影响传播者把关的因素第41-44页
    3.6 提高传播者把关水平的策略第44-46页
第四章 传播者与汉语国际教育拟态环境建构分析第46-61页
    4.1 理论基础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拟态环境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议程设置第48-49页
    4.2 汉语国际教育拟态环境的建构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传播者对汉语国际教育拟态环境的建构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汉语国际教育议程设置对拟态环境的建构第50-51页
    4.3 汉语国际教育议程设置个案分析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研究对象介绍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汉语国际教育议程设置分析第52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汉语国际教育议程设置对传播者的启示第57-58页
    4.4 拟态环境下提升传播效果的传播者策略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发挥传者的主导作用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关注受众的导向需求第60-61页
第五章 结语第61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70页
致谢第70-71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南宁市双定镇务读村平话语音研究
下一篇:新HSK四级书写部分“完成句子”试题与教学对策研究--以泰国玫瑰园中学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