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汉语教学论文--对外汉语教学论文

摩洛哥学生表时地的状、补语偏误分析--以摩洛哥哈桑二世大学孔子学院学生为例

致谢第6-7页
摘要第7-8页
Abstract第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2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摩洛哥汉语学习者及孔院情况简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对摩洛哥学生表时地状补语研究的重要性第14-15页
    1.2 研究思路及目的第15页
    1.3 理论基础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中介语理论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偏误分析理论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1.5 已有研究综述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表时地的状、补语本体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表时地的状、补语汉法对比研究现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表时地的状、补语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现状第19-20页
    1.6 本文语料来源第20-22页
第二章 表时地的状语与补语的语法功能和位置第22-38页
    2.1 表时地的状语的语法功能和位置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时地状语的语法功能和位置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介词“在”在时地状语中的隐现问题第24-26页
    2.2 表时地的补语语法功能和位置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时地补语的功能和位置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介词“在”在时地补语中的隐现问题第29页
    2.3 表时地的状、补语对比第29-30页
    2.4 表时地的状、补语的汉法对比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表时间的状补语汉法对比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表地点的状补语汉法对比第32-34页
    2.5 表时地的状、补语的汉阿对比第34-37页
    2.6 小结第37-38页
第三章 摩洛哥学生表时地的状、补语习得情况调查第38-45页
    3.1 调查对象描述第38-39页
    3.2 调查问卷设计第39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设计前期考察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设计思路与检查点第42-44页
    3.3 小结第44-45页
第四章 摩洛哥学生表时地的状、补语习得偏误及原因分析第45-62页
    4.1 问卷偏误率统计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4.2 偏误类型分析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误用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遗漏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误加第50页
    4.3 问卷偏误原因分析第5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语际迁移原因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语内迁移原因第53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学习者自身的原因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教师的原因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教材的原因第61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61-62页
第五章 摩洛哥学生表时地的状、补语教学建议第62-71页
    5.1 对教学者的建议第62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对教学者教学方法方面的建议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对课堂教学的建议第63-68页
    5.2 对学习者的建议第68页
    5.3 对教材编写的建议第68-70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70-71页
第六章 总结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77页
附录一:调查问卷第77-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对外汉语入门教材的对比研究--以《成功之路·入门篇》和《わかる中国語教室·入門編》为例
下一篇:现代汉语“大写的X”构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