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1.1 选题原因、意义与目的 | 第9页 |
1.2 研究综述 | 第9-19页 |
1.2.1 顺递类复句本体研究 | 第10-16页 |
1.2.2 顺递类复句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2.3 研究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 | 第18-19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4 语料来源与参考教材 | 第20-21页 |
1.4.1 语料来源 | 第20页 |
1.4.2 参考教材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顺递类复句关联词的特点及各类句式比较 | 第21-37页 |
2.1 顺递类复句关联词的范围 | 第21-23页 |
2.1.1 典型性顺递类复句关联词 | 第21-22页 |
2.1.2 边缘性顺递类复句关联词 | 第22-23页 |
2.2 顺递类复句关联词的特点 | 第23-28页 |
2.2.1 搭配规律 | 第23-25页 |
2.2.2 逻辑关系 | 第25-28页 |
2.3 顺递类复句句式的比较研究 | 第28-37页 |
2.3.1 “不但A,而且B”、“不但A,还B”、“不但A,也B”句式的对比分析 | 第28-33页 |
2.3.2 “既A,而且B”、“既A,还B”句式的对比分析 | 第33-37页 |
第三章 留学生习得顺递类复句的偏误类型及原因 | 第37-44页 |
3.1 偏误类型 | 第37-40页 |
3.1.1 关联词的残缺 | 第37-38页 |
3.1.2 关联词的赘余 | 第38页 |
3.1.3 关联词搭配混用 | 第38-39页 |
3.1.4 关联词的位置有误 | 第39-40页 |
3.2 偏误原因 | 第40-44页 |
3.2.1 个性偏误的形成原因 | 第40-41页 |
3.2.2 共性偏误的形成原因 | 第41-44页 |
第四章 顺递类复句的教学建议 | 第44-53页 |
4.1 涉及顺递类复句内容的教材考察 | 第44-47页 |
4.1.1 教材的编写情况 | 第44-45页 |
4.1.2 教材的编写特点 | 第45-47页 |
4.2 顺递类复句的教学建议 | 第47-53页 |
4.2.1 论依据 | 第47-48页 |
4.2.2 教学建议 | 第48-53页 |
结语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