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效果研究--以初中历史课《秦王扫六合》为例
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8页 |
(一)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2.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二)概念界定 | 第12-13页 |
1.翻转课堂 | 第12-13页 |
2.教学效果 | 第13页 |
(三)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关于翻转课堂基本理论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2.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| 第14页 |
3.关于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 | 第14-15页 |
(四)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文献研究法 | 第15-16页 |
2.比较法 | 第16页 |
3.问卷调查法 | 第16页 |
4.统计、比较、分析法 | 第16页 |
(五)框架结构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教学效果的评价指标 | 第18-21页 |
(一)学习兴趣 | 第18页 |
(二)课堂参与性 | 第18-19页 |
(三)学习能力 | 第19页 |
(四)学习成绩 | 第19-21页 |
第三章 翻转课堂与传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案例 | 第21-28页 |
(一)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施现状 | 第21-22页 |
1.传统课堂的教学状况 | 第21页 |
2.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状况 | 第21-22页 |
(二)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| 第22-28页 |
1.传统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| 第22-25页 |
2.翻转课堂模式下的教学设计 | 第25-28页 |
第四章 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学效果对比 | 第28-41页 |
(一)两种模式下教学效果现状的调查研究 | 第28-37页 |
1.《秦王扫六合》 (鲁教版)课堂教学效果调查 | 第28-33页 |
2.追踪调查 | 第33-37页 |
(二)两种模式教学效果之比较 | 第37-41页 |
1.问题意识的能力 | 第37-38页 |
2.学生的参与程度 | 第38-39页 |
3.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策略 | 第41-45页 |
(一)传统课堂优势引入翻转课堂 | 第41-42页 |
(二)增强师生互动的有效性 | 第42-43页 |
(三)培养学生的自主化学习能力 | 第43-45页 |
第六章 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