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煜音乐思想研究
| 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绪论 | 第9-15页 |
| 一、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9页 |
| 二、研究现状及成果综述 | 第9-12页 |
| 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
| 四、写作思路及研究期望 | 第12-15页 |
| 第1章 李煜音乐思想产生的背景 | 第15-21页 |
| 1.1 李煜生平简介 | 第15-16页 |
| 1.2 李煜音乐思想产生的背景 | 第16-17页 |
| 1.2.1 时代背景 | 第16页 |
| 1.2.2 文化背景 | 第16-17页 |
| 1.3 李煌的诗词情怀 | 第17-19页 |
| 1.3.1 凄凉忧思之情 | 第17-18页 |
| 1.3.2 哀怨追思之苦 | 第18页 |
| 1.3.3 留恋“花间”之风情 | 第18-19页 |
| 1.4 小结 | 第19-21页 |
| 第2章 民族乐器与歌舞在李煜诗词中的展现 | 第21-29页 |
| 2.1 李煜与民族乐器 | 第21-26页 |
| 2.1.1 李煜时代的民族乐器发展 | 第21-23页 |
| 2.1.2 李煜诗词中的民族乐器及种属 | 第23-25页 |
| 2.1.3 李煜对待民族乐器的态度 | 第25-26页 |
| 2.2 李煜与乐舞 | 第26-28页 |
| 2.2.1 李煜时代的乐舞发展 | 第26-27页 |
| 2.2.2 李煜修复乐舞《霓裳羽衣》 | 第27-28页 |
| 2.3 小结 | 第28-29页 |
| 第3章 佛、儒对李煜音乐思想产生的影响 | 第29-35页 |
| 3.1 李煜音乐思想的根基——佛 | 第30-31页 |
| 3.2 李煜音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关联 | 第31-32页 |
| 3.3 小结 | 第32-35页 |
| 第4章 李煜的音乐思想 | 第35-45页 |
| 4.1 李煜音乐思想之“柔美” | 第35-38页 |
| 4.1.1 李煜音乐思想中的“柔美”内涵 | 第35-36页 |
| 4.1.2 李煜音乐思想的“柔美”表达 | 第36-38页 |
| 4.2 李煜音乐思想中的“悲美” | 第38-42页 |
| 4.2.1 李煜音乐思想中的“悲美”内涵 | 第38-39页 |
| 4.2.2 李煜音乐思想中的“悲美”表达 | 第39-42页 |
| 4.3 音乐美之大成者——“静美” | 第42-44页 |
| 4.3.1 李煜音乐思想中的“静美”内涵 | 第42-43页 |
| 4.3.2 李煜音乐思想中的“静美”表达 | 第43-44页 |
| 4.4 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第5章 李煜音乐思想的意义 | 第45-51页 |
| 5.1 李煜音乐思想与中国传统音乐审美的关系 | 第45-48页 |
| 5.2 李煜音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| 5.3 小结 | 第49-51页 |
| 结语 | 第51-5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| 致谢 | 第57-5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