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的动机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的现状 | 第10-12页 |
1.3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2-13页 |
1.4 研究的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5 研究的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山西“炕围画”的基本概况 | 第15-23页 |
2.1 山西“炕围画”的概述 | 第15-19页 |
2.1.1 炕围画的题材 | 第15-17页 |
2.1.2 炕围画的地域差异 | 第17-19页 |
2.1.3 炕围画的艺术特征 | 第19页 |
2.1.4 炕围画的现状与未来 | 第19页 |
2.2 山西“炕围画”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| 第19-20页 |
2.3 山西“炕围画”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| 第20-23页 |
第3章 山西“炕围画”作为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现状调查 | 第23-31页 |
3.1 调查研究背景 | 第23页 |
3.2 调查对象和方法 | 第23页 |
3.3 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3-31页 |
3.3.1 对学生调查问卷分析 | 第23-27页 |
3.3.2 对于教师调查结果分析 | 第27-31页 |
第4章 以山西“炕围画”为主题的美术教学案例与分析 | 第31-39页 |
4.1 认识“炕围画” | 第31-33页 |
4.1.1 教学思路 | 第32页 |
4.1.2 教学设计案例(详见附录一) | 第32-33页 |
4.2 表现“炕围画” | 第33-34页 |
4.2.1 教学思路 | 第34页 |
4.2.2 教学设计案例 | 第34页 |
4.3 创意“炕围画” | 第34-36页 |
4.3.1 教学思路 | 第35页 |
4.3.2 教学设计案例 | 第35-36页 |
4.4 展示“炕围画” | 第36-38页 |
4.4.1 教学思路 | 第37页 |
4.4.2 教学设计案例 | 第37-38页 |
4.5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5章 山西“炕围画”开发与利用策略及建议 | 第39-49页 |
5.1 学校管理层面的支持 | 第39-41页 |
5.1.1 教育政策的落实与推进 | 第39页 |
5.1.2 必要的经费和技术支持 | 第39-40页 |
5.1.3 评价机制的完善 | 第40页 |
5.1.4 加强与地域、社区的合作 | 第40-41页 |
5.2 美术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| 第41-44页 |
5.2.1 专业素养的提升 | 第41-42页 |
5.2.2 人文素养的提升 | 第42-43页 |
5.2.3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 | 第43页 |
5.2.4 与社区、民间学者、民间艺人的交流与合作 | 第43-44页 |
5.3 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选择 | 第44-45页 |
5.3.1 探究式学习 | 第44-45页 |
5.3.2 合作式学习 | 第45页 |
5.3.3 自主学习 | 第45页 |
5.4 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| 第45-49页 |
5.4.1 “微信”的应用 | 第46页 |
5.4.2 “QQ”的应用 | 第46页 |
5.4.3 “淘课”的应用 | 第46-49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9-53页 |
6.1 对于教学实践的总结 | 第49-50页 |
6.2 对于美术课程资源开发的展望 | 第50-53页 |
附录 | 第53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