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1 绪论 | 第13-23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13-17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7-19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19-21页 |
1.4 本章小结 | 第21-23页 |
2 CPS 与交通流理论研究现状 | 第23-43页 |
2.1 CPS 相关研究 | 第23-24页 |
2.2 交通流理论相关研究 | 第24-40页 |
2.2.1 交通相和相变行为 | 第25-27页 |
2.2.2 微观交通流模型 | 第27-35页 |
2.2.3 宏观交通流模型 | 第35-38页 |
2.2.4 中观交通流模型 | 第38-39页 |
2.2.5 交通拥堵抑制方法 | 第39-40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0-43页 |
3 CPS 环境下考虑预估驾驶行为的微观跟驰模型研究 | 第43-61页 |
3.1 引言 | 第43页 |
3.2 跟驰模型概述 | 第43-46页 |
3.3 CPS 环境下考虑预估驾驶行为的跟驰模型 | 第46-59页 |
3.3.1 模型的提出 | 第46-47页 |
3.3.2 稳定性分析 | 第47-50页 |
3.3.3 非线性分析 | 第50-53页 |
3.3.4 数值模拟 | 第53-5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4 基于 ADCF 预估驾驶模型的拥堵抑制方法研究 | 第61-81页 |
4.1 引言 | 第61页 |
4.2 微观经典拥堵抑制方法描述 | 第61-62页 |
4.3 考虑安全间距效应的拥堵抑制方法 | 第62-71页 |
4.3.1 拥堵抑制方法的提出 | 第62页 |
4.3.2 稳定性分析 | 第62-66页 |
4.3.3 数值模拟 | 第66-71页 |
4.4 考虑最邻近前车综合信息的拥堵抑制方法 | 第71-79页 |
4.4.1 拥堵抑制方法的提出 | 第71-72页 |
4.4.2 稳定性分析 | 第72-75页 |
4.4.3 数值模拟 | 第75-7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79-81页 |
5 CPS 环境下考虑响应延迟驾驶行为的宏观格子模型研究 | 第81-93页 |
5.1 引言 | 第81页 |
5.2 格子流体力学模型概述 | 第81-84页 |
5.3 CPS 环境下考虑响应延迟驾驶行为的格子模型 | 第84-91页 |
5.3.1 模型的提出 | 第84-85页 |
5.3.2 线性稳定性分析 | 第85-86页 |
5.3.3 mKdV 方程 | 第86-89页 |
5.3.4 数值仿真 | 第89-9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6 基于 RDDLH 响应延迟驾驶模型的拥堵抑制方法研究 | 第93-111页 |
6.1 引言 | 第93页 |
6.2 考虑预估效应的拥堵抑制方法 | 第93-100页 |
6.2.1 拥堵抑制方法的提出 | 第93-94页 |
6.2.2 线性稳定性分析 | 第94-96页 |
6.2.3 非线性分析 | 第96-98页 |
6.2.4 数值仿真 | 第98-100页 |
6.3 考虑向前看多重预估效应的拥堵抑制方法 | 第100-108页 |
6.3.1 拥堵抑制方法的提出 | 第101-102页 |
6.3.2 线性稳定性分析 | 第102-103页 |
6.3.3 非线性分析 | 第103-106页 |
6.3.4 数值模拟 | 第106-108页 |
6.5 本章小结 | 第108-111页 |
7 结论与展望 | 第111-115页 |
7.1 总结 | 第111-112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112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-11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7-129页 |
附录 | 第129-130页 |
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| 第129页 |
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29-130页 |
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活动 | 第130页 |
D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奖励和荣誉 | 第13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