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9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37页 |
1 食品胶 | 第14-20页 |
1.1 食品胶的分类 | 第15-16页 |
1.2 植物多糖胶的制备 | 第16-17页 |
1.3 食品胶的作用 | 第17-19页 |
1.4 食品胶的应用 | 第19-20页 |
2 刺槐豆胶 | 第20-23页 |
2.1 刺槐豆胶的理化性质 | 第20-22页 |
2.2 刺槐豆胶的研究及应用 | 第22-23页 |
3 流变学研究进展 | 第23-28页 |
3.1 流体及其分类 | 第24-26页 |
3.2 非牛顿流体的本构方程 | 第26-28页 |
3.3 流变模型的意义 | 第28页 |
4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28-30页 |
4.1 研究目标 | 第29页 |
4.2 研究内容 | 第29页 |
4.3 研究特点 | 第29-3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0-37页 |
第二章 刺槐豆胶水溶胶流变学性质的研究 | 第37-63页 |
1 引言 | 第37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37-40页 |
2.1 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37-38页 |
2.2 实验步骤 | 第38-39页 |
2.3 水溶胶流变学性质的表征 | 第39-40页 |
3 实验结果讨论及分析 | 第40-58页 |
3.1 测量条件对刺槐豆胶水溶胶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3.2 浓度对刺槐豆胶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| 第42-51页 |
3.3 热处理对刺槐豆胶水溶胶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| 第51-54页 |
3.4 酸碱度(pH)对刺槐豆胶水溶胶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| 第54页 |
3.5 超声波处理对刺槐豆胶水溶胶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3.6 冻融处理对刺槐豆胶水溶胶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3.7 盐离子对刺槐豆胶水溶胶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4 结论 | 第58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第三章 刺槐豆胶与其它食品胶两胶复配的流变学性质研究 | 第63-90页 |
1 引言 | 第63页 |
2 实验部分 | 第63-67页 |
2.1 实验药品与仪器 | 第63-64页 |
2.2 实验步骤 | 第64-66页 |
2.3 水溶胶流变学性质的表征 | 第66-67页 |
3 实验结果讨论及分析 | 第67-84页 |
3.1 刺槐豆胶与黄原胶复配 | 第67-78页 |
3.2 刺槐豆胶与其它食品胶形成的复配胶的流变学表征 | 第78-84页 |
4 结论 | 第84-8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6-90页 |
第四章 刺槐豆胶复配胶的应用 | 第90-109页 |
第一节 刺槐豆胶复配胶对高乌甲素的释放性能研究 | 第90-99页 |
1 实验部分 | 第90-92页 |
1.1 实验药品及仪器 | 第90-91页 |
1.2 实验步骤 | 第91-92页 |
2 实验结果讨论及分析 | 第92-99页 |
2.1 复配膜的扫描电镜结果分析 | 第92-95页 |
2.2 高乌甲素的标准曲线 | 第95-96页 |
2.3 高乌甲素复配载药膜的载药量对其累积释放度的影响 | 第96-97页 |
2.4 不同 pH 的 PBS 缓冲液释放体系对高乌甲素累积释放度的影响 | 第97-99页 |
3 结论 | 第99页 |
第二节 刺槐豆胶复配胶对对苯二酚吸附性的研究 | 第99-107页 |
1.实验部分 | 第99-102页 |
1.1 实验材料与试剂 | 第99-100页 |
1.2 仪器与设备 | 第100页 |
1.3 实验方法 | 第100-102页 |
2.结果与讨论 | 第102-106页 |
2.1 复配膜比列对对苯二酚吸附量的影响 | 第102-103页 |
2.2 振荡时间对对苯二酚吸附量的影响 | 第103-104页 |
2.3 pH 对对苯二酚吸附量的影响 | 第104-106页 |
3 结论 | 第106-10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7-109页 |
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| 第109-110页 |
致谢 | 第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