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11-16页 |
(一) 选题的缘起 | 第11-12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、从论文资料看中学历史教学设计研究 | 第12-13页 |
2、从论著资料看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研究 | 第13-14页 |
(三)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4-15页 |
(四) 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一、历史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| 第16-21页 |
(一) 教学设计概念及特征 | 第16-17页 |
(二) 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0页 |
1、学习理论 | 第17-18页 |
2、教学理论 | 第18页 |
3、系统理论 | 第18-19页 |
4、传播理论 | 第19-20页 |
(三) 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案的区别 | 第20-21页 |
1、理论基础不同 | 第20页 |
2、价值取向不同 | 第20页 |
3、重难点不同 | 第20页 |
4、教师角色不同 | 第20-21页 |
二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| 第21-25页 |
(一) 课堂教学概念及要求 | 第21页 |
(二)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 | 第21-23页 |
1、系统性原则 | 第21-22页 |
2、科学性原则 | 第22页 |
3、互动性原则 | 第22页 |
4、生成性原则 | 第22-23页 |
(三) 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操作要求 | 第23-25页 |
1、课堂教学目标:明确、具体、真实 | 第23-24页 |
2、课堂教学过程:合情、合理、有效 | 第24页 |
3、课堂教学结果:目标、过程和评价保持一致 | 第24-25页 |
三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过程——以《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》为例(见附录一) | 第25-31页 |
(一) 学习者分析 | 第25页 |
(二) 教学内容分析 | 第25-26页 |
(三) 教学目标设计 | 第26-28页 |
(四) 教学策略设计 | 第28-29页 |
(五) 教学评价设计 | 第29-31页 |
四、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现实意义 | 第31-33页 |
(一) 学习方式多样化,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| 第31页 |
(二) 教学工作科学化,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| 第31-32页 |
(三) 教学效果最优化,培养社会创新人才 | 第32-33页 |
结语 | 第33-34页 |
附录 | 第34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0页 |
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