辅酶Q10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
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主要缩写表 | 第13-14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7页 |
1.1 引言 | 第14-15页 |
1.2 辅酶Q10的概述 | 第15-18页 |
1.2.1 辅酶Q10的理化性质 | 第15-16页 |
1.2.2 辅酶Q10的生理功能 | 第16页 |
1.2.3 辅酶Q10的应用 | 第16-18页 |
1.2.3.1 辅酶Q10在医学上的应用 | 第17页 |
1.2.3.2 辅酶Q10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| 第17页 |
1.2.3.3 辅酶Q10在功能性食品方面的应用 | 第17-18页 |
1.3 微胶囊技术 | 第18-21页 |
1.3.1 微胶囊技术的概述 | 第18-19页 |
1.3.2 微胶囊壁材的选择 | 第19-21页 |
1.3.2.1 碳水化合物 | 第20页 |
1.3.2.2 蛋白质 | 第20-21页 |
1.4 微胶囊的制备方法 | 第21-25页 |
1.4.1 喷雾干燥法 | 第22-23页 |
1.4.1.1 基本概述 | 第22-23页 |
1.4.1.2 在食品微胶囊中的应用 | 第23页 |
1.4.2 复合凝聚法 | 第23-25页 |
1.4.2.1 基本原理 | 第23-24页 |
1.4.2.2 不同复合壁材的组成 | 第24页 |
1.4.2.3 在食品微胶囊中的应用 | 第24-25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1.5.1 研究意义 | 第25页 |
1.5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5-27页 |
第二章 喷雾干燥包埋辅酶Q10微胶囊的制备及表征 | 第27-43页 |
2.1 引言 | 第27-28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8-33页 |
2.2.1 材料 | 第28-30页 |
2.2.1.1 原料 | 第28-29页 |
2.2.1.2 主要试剂 | 第29页 |
2.2.1.3 仪器与设备 | 第29-30页 |
2.2.2 方法 | 第30-33页 |
2.2.2.1 乳液的制备 | 第30页 |
2.2.2.2 初始乳液的表征及稳定性 | 第30-31页 |
2.2.2.3 界面蛋白含量(Г) | 第31页 |
2.2.2.4 喷雾干燥制备微胶囊 | 第31页 |
2.2.2.5 微胶囊的包埋率 | 第31页 |
2.2.2.6 扫描电镜(SEM) | 第31-32页 |
2.2.2.7 微胶囊的溶解性 | 第32页 |
2.2.2.8 微胶囊的重分散性 | 第32页 |
2.2.2.9 微胶囊的储存稳定性 | 第32页 |
2.2.2.10体外模拟消化 | 第32-33页 |
2.2.2.11数据分析 | 第3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42页 |
2.3.1 不同壁材的乳化性 | 第33-35页 |
2.3.1.1 乳化能力 | 第33-34页 |
2.3.1.2 絮凝指数及凝结稳定性 | 第34页 |
2.3.1.3 脂肪上浮稳定性 | 第34-35页 |
2.3.2 界面蛋白含量 Г | 第35页 |
2.3.3 不同壁材微胶囊的理化性质 | 第35-39页 |
2.3.3.1 包埋率 | 第35-36页 |
2.3.3.2 颗粒形态SEM | 第36-37页 |
2.3.3.3 溶解性 | 第37-38页 |
2.3.3.4 重分散性 | 第38-39页 |
2.3.4 辅酶Q10在微胶囊中的储存稳定性 | 第39-41页 |
2.3.4.1 光照稳定性 | 第39-40页 |
2.3.4.2 热稳定性 | 第40页 |
2.3.4.3 常规条件下的储存稳定性 | 第40-41页 |
2.3.5 辅酶Q10在模拟消化液中的释放 | 第41-4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第三章 复合凝聚包埋辅酶Q10微胶囊的制备与表征 | 第43-53页 |
3.1 引言 | 第43-44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4-47页 |
3.2.1 材料 | 第44-45页 |
3.2.1.1 原料 | 第44-45页 |
3.2.1.2 主要试剂 | 第45页 |
3.2.1.3 仪器与设备 | 第45页 |
3.2.2 方法 | 第45-47页 |
3.2.2.1 荷载辅酶Q10的蛋白乳液的制备 | 第45-46页 |
3.2.2.2 原始乳液粒度 | 第46页 |
3.2.2.3 凝聚产率的测定 | 第46页 |
3.2.2.4 微胶囊的制备 | 第46页 |
3.2.2.5 微胶囊重分散性 | 第46-47页 |
3.2.2.6 显微镜观察形态 | 第47页 |
3.2.2.7 微胶囊的包埋率 | 第47页 |
3.2.2.8 微观结构观察(SEM) | 第47页 |
3.2.2.9 体外模拟消化 | 第47页 |
3.2.2.10数据分析 | 第47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7-52页 |
3.3.1 不同样品凝聚产率 | 第47-48页 |
3.3.2 微胶囊的复溶性 | 第48-49页 |
3.3.3 包埋率 | 第49-50页 |
3.3.4 微胶囊的微观形态(SEM) | 第50-51页 |
3.3.5 体外模拟消化 | 第51-5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6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6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8页 |
附表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