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轻工业、手工业论文--食品工业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食品标准与检验论文--食品的微生物检验论文

近红外激光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基础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8页
    1.1 食源性致病菌及其危害第11页
    1.2 现有的食源性致病菌检测技术第11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传统的微生物检验技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分子生物学技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仪器分析技术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免疫学检测技术第14-16页
    1.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目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内容第16-17页
    1.4 本章小结第17-18页
第二章 近红外激光成像技术定性鉴别食源性致病菌第18-29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8页
    2.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近红外激光成像系统的搭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细菌菌落样本的制备第19页
    2.3 纹理图像的采集和预处理第19-21页
    2.4 特征提取第21-22页
    2.5 分类预测模型的建立和评价第22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数据降维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模式识别方法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结果与讨论第26-28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28-29页
第三章 近红外激发上转换荧光光谱定量检测单一食源性致病菌第29-4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29-30页
    3.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材料与试剂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仪器与设备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食源性致病菌样本的制备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面修饰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上转换荧光探针的制备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上转换荧光检测系统第32页
    3.3 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第32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表征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特异性评估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实际食物样本中致病菌的检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结果与讨论第37-38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8-40页
第四章 近红外激发上转换荧光光谱同时检测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第40-50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40-41页
    4.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材料与试剂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仪器与设备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食源性致病菌样本的制备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上转换纳米颗粒的合成与表面修饰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上转换荧光探针的制备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上转换荧光检测系统第42页
    4.3 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与评价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表征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特异性评估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实际食物样本中致病菌的检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结果与讨论第47-48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8-50页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50-53页
    5.1 研究结论第50-51页
    5.2 研究展望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7页
致谢第57-58页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8页
硕士期间申请专利第58页
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58页
硕士期间获得的个人荣誉第58-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苯氧羧酸类残留的毛细管电泳分析与分子印迹固相萃取研究
下一篇:菌根化马尾松Pht1家族磷转运蛋白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