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公司青年员工激励体系设计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3 研究述评 | 第15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5-19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5-17页 |
1.3.2 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| 第19-24页 |
2.1 青年员工的界定和特征 | 第19-20页 |
2.1.1 青年员工的界定 | 第19页 |
2.1.2 青年员工的特征 | 第19-20页 |
2.2 激励及相关理论概述 | 第20-22页 |
2.2.1 激励定义和作用 | 第20-21页 |
2.2.2 激励理论概述 | 第21-22页 |
2.3 强化理论及其相关理论 | 第22-24页 |
2.3.1 强化理论概述和应用 | 第22-23页 |
2.3.2 应用强化理论的必要性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C公司青年员工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| 第24-45页 |
3.1 C公司及青年员工特征概述 | 第24-27页 |
3.1.1 C公司简介 | 第24-25页 |
3.1.2 公司人员基本情况 | 第25-27页 |
3.2 C公司青年员工工作状态的调查研究 | 第27-41页 |
3.2.1 问卷设计 | 第27-28页 |
3.2.2 问卷整理和分析 | 第28-41页 |
3.3 青年员工工作状态问题分析 | 第41-45页 |
3.3.1 缺乏精神激励,对工作的认同感低 | 第41-42页 |
3.3.2 晋升机会较少,自我价值难以实现 | 第42-43页 |
3.3.3 薪酬激励匹配性差,物质需求难以满足 | 第43页 |
3.3.4 考核机制科学性差,工作成绩难以体现 | 第43-45页 |
第4章 C公司青年员工激励体系设计 | 第45-54页 |
4.1 强化过程的原则 | 第45-46页 |
4.1.1 公平原则 | 第45页 |
4.1.2 时、量、度和频率适当原则 | 第45-46页 |
4.1.3 差异性原则 | 第46页 |
4.1.4 正、负激励相结合的原则 | 第46页 |
4.2 C公司青年员工强化激励体系的构建 | 第46-47页 |
4.3 强化物的选择和设计 | 第47-50页 |
4.3.1 物质激励 | 第48-49页 |
4.3.2 精神激励 | 第49-50页 |
4.4 强化的时间和频次设计 | 第50-51页 |
4.4.1 绩效考核周期为1个月 | 第50-51页 |
4.4.2 奖金和不定期活动强化随机考核 | 第51页 |
4.4.3 荣誉、晋升等精神激励不定期强化 | 第51页 |
4.5 效果评估指标的设计 | 第51-54页 |
第5章 实施保障和相关建议 | 第54-59页 |
5.1 组织保障 | 第54-55页 |
5.1.1 组织引导 | 第54页 |
5.1.2 建立激励领导小组 | 第54-55页 |
5.1.3 建立青年员工激励管理信息系统 | 第55页 |
5.2 制度和文化保障 | 第55-57页 |
5.2.1 建立工作分析制度 | 第55-56页 |
5.2.2 建立公平公正的绩效评估保障体系 | 第56-57页 |
5.3 对策建议 | 第57-59页 |
5.3.1 青年员工管理要动态化 | 第57-58页 |
5.3.2 考核评价体系要科学完善 | 第58页 |
5.3.3 对强化物不断创新 | 第58-59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59-61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9页 |
6.2 研究展望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附录 《C公司青年员工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》 | 第64-67页 |
致谢 | 第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