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3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对象和方法 | 第10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框架 | 第10-11页 |
1.4 本文的主要贡献 | 第11-13页 |
第2章 员工激励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2.1 国外关于员工激励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3-16页 |
2.1.1 激励理论 | 第13页 |
2.1.2 激励模型 | 第13-16页 |
2.2 国内外关于员工激励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6-18页 |
2.2.1 国外关于员工激励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6页 |
2.2.2 国内关系员工激励研究的文献综述 | 第16-18页 |
第3章 吴起县采油厂简介及其发展因素分析 | 第18-23页 |
3.1 吴起县采油厂简介 | 第18-20页 |
3.2 吴起县采油厂的劣势分析 | 第20-21页 |
3.3 吴起县采油厂面临的发展机遇分析 | 第21-22页 |
3.4 吴起县采油厂面临的挑战分析 | 第22-23页 |
第4章 吴起县采油厂员工激励现状分析 | 第23-38页 |
4.1 吴起县采油厂员工现状总括 | 第23-31页 |
4.1.1 吴起县采油厂员工架构 | 第23-29页 |
4.1.2 对吴起县采油厂员工关于激励满意度的调查 | 第29-31页 |
4.2 吴起县采油厂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3页 |
4.2.1 激励形式单一,漠视对员工深层次的激励 | 第31页 |
4.2.2 激励机制中存在不公平 | 第31页 |
4.2.3 评定标准和评定程序不科学 | 第31-32页 |
4.2.4 激励措施针对性不强 | 第32-33页 |
4.2.5 激励方式运用的对象不明 | 第33页 |
4.3 吴起县采油厂员工激励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3-36页 |
4.3.1 激励方式单一 | 第33-34页 |
4.3.2 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 | 第34页 |
4.3.3 窄带薪酬无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| 第34-35页 |
4.3.4 平均主义思想严重 | 第35页 |
4.3.5 未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| 第35-36页 |
4.3.6 教育培训未起到激励作用 | 第36页 |
4.4 建立和完善员工激励机制对吴起县采油厂的重要性 | 第36-38页 |
4.4.1 企业效率提高的需要 | 第36页 |
4.4.2 企业发展成长的需要 | 第36-37页 |
4.4.3 降低管理成本的需要 | 第37页 |
4.4.4 激发专业技术人员个体潜能的需要 | 第37页 |
4.4.5 增加组织凝聚力的需要 | 第37-38页 |
第5章 吴起县采油厂员工激励机制的方案设计和效果评价 | 第38-45页 |
5.1 方案设计的总体目标 | 第38-40页 |
5.2 薪酬激励方案 | 第40-42页 |
5.2.1 做好薪酬激励供求预测 | 第40页 |
5.2.2 制定人员激励方案 | 第40-42页 |
5.3 职业生涯规划方案 | 第42页 |
5.4 培训激励方案 | 第42-43页 |
5.5 激励机制实施后的效果评价 | 第43-45页 |
第6章 完善吴起县采油厂员工激励的对策建议 | 第45-50页 |
6.1 建立公平公正的激励环境 | 第45-47页 |
6.1.1 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,帮助员工树立自我激励意识 | 第45页 |
6.1.2 健全考核评价体系,不断增强绩效考核激励性 | 第45-46页 |
6.1.3 完善薪酬激励体系,不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动力 | 第46页 |
6.1.4 完善职业发展激励体系,为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 | 第46-47页 |
6.2 采取多种激励措施 | 第47-50页 |
6.2.1 物质激励 | 第47页 |
6.2.2 精神激励 | 第47-48页 |
6.2.3 建立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| 第48-50页 |
第7章 推行吴起县采油厂激励体系的制度保障 | 第50-51页 |
7.1 文化引领,文化转型张举企业文化效应 | 第50页 |
7.2 强化素质,优化能力战略促进企业竞争 | 第50页 |
7.3 健全制度,规范制度内化竞争持续作用 | 第50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4页 |
附件 员工激励机制调查问卷 | 第54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