仪式观视角下撒尼民歌的传播活动与文化认同--以云南省石林县海宜村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7-24页 |
2.1 传播的“仪式观” | 第17-20页 |
2.1.1 传播“仪式观”的理论内涵 | 第17-18页 |
2.1.2 传播“仪式观”的理论来源 | 第18-20页 |
2.2 文化认同 | 第20-24页 |
2.2.1 文化认同的内涵 | 第20-21页 |
2.2.2 文化认同的根源 | 第21-22页 |
2.2.3 文化认同的结构 | 第22-24页 |
第三章 海宜村撒尼民歌传播生态分析 | 第24-28页 |
3.1 海宜村的村落状况 | 第24-25页 |
3.2 撒尼民歌概念界定 | 第25页 |
3.3 海宜村撒尼民歌发展历史 | 第25-28页 |
第四章 基于仪式观的撒尼民歌传播活动研究 | 第28-44页 |
4.1 日常劳作中的民歌传播活动 | 第28-31页 |
4.2 婚礼仪式中的民歌传播活动 | 第31-36页 |
4.3 火把节仪式中的民歌传播活动 | 第36-40页 |
4.4 “杀猪饭”宴席中的民歌传播活动 | 第40-44页 |
第五章 撒尼民歌传播活动对文化认同的建构 | 第44-51页 |
5.1 撒尼民歌传播活动的文化认同体系 | 第44-48页 |
5.1.1 撒尼民歌的文化符号认同 | 第44-45页 |
5.1.2 撒尼族的文化身份认同 | 第45-46页 |
5.1.3 撒尼族的文化意义认同 | 第46-48页 |
5.2 撒尼民歌传播活动的文化认同价值 | 第48-51页 |
5.2.1 遍在性——打造传播仪式链 | 第48-49页 |
5.2.2 重复性——强化文化记忆 | 第49页 |
5.2.3 参与性——营造想象共同体 | 第49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