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导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2.1 国外文献综述 | 第11-12页 |
1.2.2 国内文献综述 | 第12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框架 | 第14-17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1.3.2 研究框架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.1 文献研究法 | 第17页 |
1.4.2 定量定性分析法 | 第17页 |
1.4.3 问卷调查法 | 第17-18页 |
1.4.4 个别访谈法 | 第18页 |
1.5 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互关系及基础理论 | 第19-25页 |
2.1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相互关系 | 第19-22页 |
2.1.1 公司治理的概念与模式 | 第19-20页 |
2.1.2 内部审计的概念、发展及职能作用 | 第20-21页 |
2.1.3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关系分析 | 第21-22页 |
2.2 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基础理论 | 第22-25页 |
2.2.1 公司治理的两权分离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2 代理理论与内部审计 | 第23-24页 |
2.2.3 受托责任观与内部审计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LD集团基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审计现状 | 第25-28页 |
3.1 LD集团概况 | 第25页 |
3.2 LD集团内部审计现状 | 第25-28页 |
3.2.1 LD集团内审机构发展历程 | 第25-26页 |
3.2.2 LD集团现行内部审计模式 | 第26-28页 |
第4章 LD集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9页 |
4.1 LD集团内审问题诊断的依据 | 第28页 |
4.2 LD集团内审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7页 |
4.2.1 LD集团内审地位无保障 | 第28-29页 |
4.2.2 LD集团内审目标定位不清晰 | 第29-32页 |
4.2.3 LD集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工作不规范 | 第32-35页 |
4.2.4 LD集团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不完善 | 第35-37页 |
4.3 LD集团内部审计效果的评价 | 第37-39页 |
第5章 影响LD集团内部审计效果发挥的原因分析 | 第39-43页 |
5.1 基于文献研究法和企业调研法确定的外部原因 | 第39-41页 |
5.1.1 LD集团作为民营企业特殊性质的制约 | 第39-40页 |
5.1.2 外部法律法规环境刚性不够 | 第40-41页 |
5.2 基于座谈法和深入LD集团测试审计流程确定的内部原因 | 第41-43页 |
5.2.1 集团管理层认识不足 | 第41页 |
5.2.2 内部审计机构管理不完善 | 第41-43页 |
第6章 LD集团基于公司治理下的内部审计设计方案 | 第43-51页 |
6.1 LD集团内部审计目标的设计方案 | 第43-44页 |
6.2 LD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方案 | 第44-47页 |
6.2.1 法律法规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规定 | 第44-45页 |
6.2.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的原则 | 第45页 |
6.2.3 国内外内部审计机构模式 | 第45-46页 |
6.2.4 LD集团内部审计机构设置 | 第46-47页 |
6.3 LD集团完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方案 | 第47-50页 |
6.3.1 内部审计质量控制的含义 | 第47页 |
6.3.2 内部审计质量对公司治理效果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6.3.3 LD集团内部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建设 | 第48-50页 |
6.4 LD集团内部审计人力资源优化管理的方案 | 第50-51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1-54页 |
7.1 研究的基本观点 | 第51-52页 |
7.2 未来研究的展望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附录A 调查问卷 | 第57-58页 |
附录B 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表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