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偏误的分析
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目录 | 第6-8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3页 |
| ·选题缘起及意义 | 第8-9页 |
| ·相关研究概述 | 第9-11页 |
| 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| ·研究对象、目的和方法 | 第12-13页 |
| 第二章 实验方案设计 | 第13-16页 |
| ·发音人的选择 | 第13页 |
| ·实验材料 | 第13-14页 |
| ·实验方案 | 第14-16页 |
| 第三章 维吾尔族学生单字调声学描写及偏误分析 | 第16-29页 |
| ·维吾尔族大学生单字调调型分析 | 第16-21页 |
| ·阴平调型的声学表现 | 第18页 |
| ·阳平调型的声学表现 | 第18-19页 |
| ·上声调型的声学表现 | 第19-20页 |
| ·去声调型的声学表现 | 第20页 |
| ·单字调调型的偏误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维吾尔族大学生单字调调值分析 | 第21-29页 |
| ·阴平调调值的声学表现 | 第26页 |
| ·阳平调调值的声学表现 | 第26-27页 |
| ·上声调调值的声学表现 | 第27页 |
| ·去声调调值的声学表现 | 第27-28页 |
| ·单字调调值的偏误分析 | 第28-29页 |
| 第四章 维吾尔族学生双字调声学描写及偏误分析 | 第29-52页 |
| ·维吾尔族学生双字调调型分析 | 第30-44页 |
| ·“阴平+X”声调组合调型的声学表现 | 第37-38页 |
| ·“阳平+X”声调组合调型的声学表现 | 第38-39页 |
| ·“上声+X”声调组合调型的声学表现 | 第39-40页 |
| ·“去声+X”声调组合调型的声学表现 | 第40-42页 |
| ·双字调调型的偏误分析 | 第42-44页 |
| ·维吾尔族学生双字调调值分析 | 第44-52页 |
| ·“阴平+X”声调组合调值的声学表现 | 第47-48页 |
| ·“阳平+X”声调组合调值的声学表现 | 第48-49页 |
| ·“上声+X”声调组合调值的声学表现 | 第49-50页 |
| ·“去声+X”声调组合调值的声学表现 | 第50-51页 |
| ·双字调调值的偏误分析 | 第51-52页 |
| 第五章 维吾尔族大学生声调偏误原因及教学对策 | 第52-55页 |
| ·偏误产生的原因 | 第52-54页 |
| ·对维吾尔族大学生声调教学的建议 | 第54-55页 |
| 第六章 结论 | 第55-5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7-58页 |
| 附录 | 第58-59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的成果及发表论文 | 第59-60页 |
| 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