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归因理论看中亚留学生汉语学习动机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7页 |
绪论 | 第7-13页 |
1 研究对象 | 第7-8页 |
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3 研究采用的理论 | 第9-12页 |
4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二语学习动机研究现状 | 第13-20页 |
·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4-18页 |
·笔者对研究现状的综述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研究设计与分析报告 | 第20-38页 |
·研究的问题 | 第20页 |
·研究工具 | 第20-22页 |
·问卷 | 第20-21页 |
·访谈 | 第21-22页 |
·课堂观察 | 第22页 |
·研究过程 | 第22页 |
·问卷结果分析 | 第22-34页 |
·被试的基本情况 | 第22-24页 |
·问卷结果 | 第24-34页 |
·访谈结果分析 | 第34-36页 |
·与教师访谈结果 | 第34-35页 |
·与学生访谈结果 | 第35-36页 |
·观察结果分析 | 第36-38页 |
第三章 中亚留学生的归因特点 | 第38-42页 |
·中亚留学生归因的内部原因源倾向性 | 第38-39页 |
·中亚留学生归因的原因稳定性 | 第39-40页 |
·中亚留学生归因的原因的可控性 | 第40页 |
·中亚留学生属于成就动机水平高的人群 | 第40-41页 |
·中亚留学生的自利性归因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激发和保持 | 第42-57页 |
·教师层面 | 第42-52页 |
·教师对学生归因的导向性作用 | 第43-45页 |
·教师对学生的归因训练 | 第45-49页 |
·教师对自身的归因 | 第49-52页 |
·学校管理者层面 | 第52-53页 |
·学习者层面 | 第53-57页 |
第五章 结论 | 第57-58页 |
·结论 | 第57-58页 |
·研究中的不足 | 第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7页 |
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67-68页 |
致谢 | 第6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