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南平与方言音系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目录 | 第8-10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0-15页 |
(一) 地理、自然、人口概况 | 第10-11页 |
(二) 历史沿革 | 第11页 |
(三) 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(四) 调查对象、时间、资料 | 第12-14页 |
(五) 标音符号 | 第14-15页 |
二、平舆方言的单字音系 | 第15-20页 |
(一) 声母21个(包括零声母) | 第15页 |
(二) 韵母36个(不包括儿化韵) | 第15-16页 |
(三) 声调4个(不包括轻声) | 第16页 |
(四) 声韵配合规律 | 第16-20页 |
1.声韵配合表 | 第17-18页 |
2.声韵配合规律 | 第18-20页 |
三、平舆方言与中古《广韵》比较 | 第20-39页 |
(一) 声母的比较 | 第20-25页 |
1.古今声母对应关系表 | 第20-24页 |
2.平舆方言声母的演化规律 | 第24-25页 |
(二) 韵母的比较 | 第25-37页 |
1.古今韵母对照表 | 第25-35页 |
2.平舆方言韵母的演化规律 | 第35-37页 |
(三) 声调的比较 | 第37-39页 |
1.古今声调对比表 | 第37页 |
2.平舆方言的声调的演化规律 | 第37-39页 |
四、平舆方言的文白异读 | 第39-41页 |
(一) 声母的文白读 | 第39页 |
(二) 韵母的文白读 | 第39-41页 |
五、平舆方言的语流音变 | 第41-51页 |
(一) 平舆方言连读变调 | 第41-44页 |
1.平舆方言两字组连读变调 | 第41-43页 |
2.两字组例词 | 第43-44页 |
(二) 平舆方言的轻声 | 第44-48页 |
1.平舆方言轻声的性质 | 第44-45页 |
2.平舆方言的轻声 | 第45-48页 |
3.平舆方言中“轻声不轻”现象 | 第48页 |
(三) 平舆方言的儿化 | 第48-51页 |
1.平舆方言儿化韵表 | 第49-50页 |
2.平舆方言儿化韵构成的基本规律 | 第50-51页 |
六、平舆方言的同音字汇 | 第51-66页 |
七、结语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6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9-70页 |
附录 | 第70-72页 |
1.中原官话地图 | 第70-71页 |
2.平舆县行政规划图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