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发动机论文--往复式发动机论文--部件、零件论文--配气机构论文

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发动机的性能模拟

摘要第1-11页
Abstract第11-13页
第1章 绪论第13-21页
   ·选题的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·可变配气机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4-18页
     ·进气凸轮轴调相机构第15-16页
     ·变换凸轮型线机构第16-17页
     ·无凸轮可变配气机构第17-18页
   ·发动机工作过程模拟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研究对象第20页
     ·研究内容第20-21页
第2章 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的工作原理第21-27页
   ·全可变气门机构的结构与原理第21-24页
     ·FVVT的结构第21-22页
     ·FVVT的原理第22-23页
     ·出口控制器的结构与原理第23-24页
   ·FVVT机构的优点第24-2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5-27页
第3章 发动机工作过程模拟理论基础第27-39页
   ·缸内系统的热力学模型第27-30页
     ·模型建立的基本假设第27页
     ·基本微分方程组第27-30页
   ·热力学模型的计算方程第30-35页
     ·气缸工作容积第30页
     ·进、排气质量流率方程第30-31页
     ·气缸周壁传热计算第31-33页
     ·燃烧放热规律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工质热力学能变化的计算第34-35页
     ·平均机械损失压力pm的估算第35页
   ·气缸内实际工作过程分析第35-38页
     ·压缩阶段第35-36页
     ·燃烧阶段第36-37页
     ·膨胀阶段第37页
     ·换气阶段第37-3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8-39页
第4章 样机工作过程模拟第39-49页
   ·AVL-BOOST简介第39-41页
   ·模型的建立第41-46页
     ·模型建立的步骤第41页
     ·K157发动机工作过程模型的建立第41-42页
     ·模型参数的确定第42-46页
   ·模型的验证第46-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7-49页
第5章 全可变配气定时发动机的性能模拟第49-65页
   ·全可变配气机构气门运动规律的测量及对循环充量的影响第49-53页
     ·全可变配气机构气门运动规律的测量第49-51页
     ·全可变配气机构发动机对循环充量的影响第51-53页
   ·全可变配气机构发动机与原机性能对比第53-57页
     ·相同转速下全可变配气机构发动机与原机性能对比第53-54页
     ·相同循环充量下全可变配气机构发动机与原机性能对比第54-57页
   ·米勒循环的应用第57-61页
     ·米勒循环的原理第57-58页
     ·米勒循环的指示热效率第58-60页
     ·米勒循环在汽油机的应用第60-61页
   ·实现米勒循环后发动机性能的预测第61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5页
总结与展望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1页
致谢第71-7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第73-75页
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ADAMS的电动汽车前悬架设计与优化
下一篇:全可变液压气门机构发动机进气性能及控制策略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