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语言、文字论文--汉语论文--语义、词汇、词义(训诂学)论文--现代词汇论文

副词“还”语义网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

引论第1-7页
第一章 前人的研究第7-17页
 前言第7-8页
 1.1 第一类研究第8-14页
  1.1.1 王力(1985)第8页
  1.1.2 赵元任(1979)第8-9页
  1.1.3 丁声树(1961)第9-10页
  1.1.4 吕叔湘(1980)第10-14页
 1.2 第二类研究第14-16页
  1.2.1 陆俭明(1980)、马真(1984)、沈家煊(2001)第14-15页
  1.2.2 高增霞(2002)第15-16页
  1.2.3 李宗江(1999)第16页
 1.3 小结第16-17页
第二章 “还”历史发展演变的第一阶段——实词虚化第17-26页
 前言第17页
 2.1 动词“还”第17-18页
 2.2 副词“还”的产生和发展第18-22页
  2.2.1 “转折”义副词“还”第19-20页
  2.2.2 “重复”义副词“还”第20-22页
 2.3 副词“还”产生的机制和原因第22-26页
第三章 “还”历史发展演变的第二阶段——虚词虚化第26-32页
 前言第26-27页
 3.1 “添加”义副词“还”的产生及其篇章功能第27-29页
  3.1.1 “添加”义副词“还”的产生和发展第27-28页
  3.1.2 “添加”义副词“还”的篇章功能第28-29页
 3.2 “延续”义副词“还”的产生和发展第29-32页
第四章 “还”历史发展演变的第三阶段——“还”的主观化第32-46页
 前言第32页
 4.1 “还_3”——用于比较句,表示比较后程度的加深第32-36页
  4.1.1 “还_3”的产生第32-35页
  4.1.2 从“还”和“更”的比较看“还_3”的语义特征——“与预期相反”的情态意义第35-36页
 4.2 “还_4”——主观评价,表勉强满意,呈现出程度浅的含义第36-39页
  4.2.1 “还_4”的产生第36-38页
  4.2.2 “还_4”的发展及语义特征第38-39页
 4.3 “还_5”——引介出极值,同“尚且”义相当第39-42页
  4.3.1 “还_5”的产生第39-40页
  4.3.2 “还_5”的语义功能及主观性特征第40-42页
 4.4 “还_6”——表达“与预期相反”的语气第42-46页
  4.4.1 疑问副词“还”第43-44页
  4.4.2 “与预期相反”语气的“还_6”第44-46页
   4.4.2.1 “还_6”的产生第44-45页
   4.4.2.2 “还_6”的语义功能——人际功能第45-46页
第五章 副词“还”的语义网络及其形成的机制和原因第46-51页
 5.1 副词“还”的语义网络第46页
 5.2 副词“还”语义网络系统形成的机制和原因第46-51页
第六章 总结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54页
语料文献第54-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光学多层薄膜结构及磁光性能研究
下一篇:福特并购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及启示